您当前的位置 :天津滨海网>资讯频道 > 财经 > 正文
发展RCEP产业链,培育人民币真实需求
2021-06-17 09:25:49 来源:国际商报 编辑:

作为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正式落地无疑给人民币国际化拓宽了舞台。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明指出,RCEP的签署在商品和服务贸易、投资准入以及电子商务、知识产权等方面统一规则,降低了企业跨境贸易投资的壁垒和成本,不仅可以为整体的出口贸易和投资注入活力,区域内的商品、服务贸易以及资本、人员流动也将大大增加,有助于增进国家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从而为人民币国际化在新周期的推进创造新的机遇和平台。张明称,未来,RCEP将在产业链、金融双向开放、大宗商品交易所建设、金融多边区域合作等四个方面更好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

发展RCEP产业链

培育人民币真实需求

在后疫情时代,全球产业链面临重构与调整,表现出分散化、本地化、区域化的趋势。东亚及亚太地区是全球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RCEP为重塑这一地区产业链提供了良好机遇。一方面,RCEP将进一步促进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深化与融合,巩固亚太生产网络在全球的地位。新冠疫情期间,亚太特别是东亚产业链表现出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对于全球生产的稳定与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在RCEP成功签署后,关税减免、累积原产地原则、投资准入放松等规则将释放巨大的福利效应,有利于国家间发挥比较优势,沿产业链进行分工合作有利于RCEP产业链的整合与优化,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在全球价值链重构中提升东亚地区的地位。另一方面,中国应注重通过RCEP参与并主导该地区产业链重塑,强化中国在亚太乃至全球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中的枢纽地位。张明称,RCEP对于保障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稳固中国在东亚及全球产业链的枢纽地位具有战略意义。基于RCEP国家的差异化与互补性,可以此为机会和平台打造以中日韩为雁头,以域内相对发达国家为第二梯队,以欠发达国家为第三梯队的“雁行”发展模式,从而强化中国在亚洲地区三链的核心地位,提升亚洲产业链的完善程度与自生能力。

张明认为,未来,应结合RCEP区域的产业链演进趋势培育人民币国际化的真实需求,作为推动新一轮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基础。

在贸易层面,推动人民币在RCEP区域内贸易中的使用。随着RCEP区域一体化程度提升、产业链整合深化,区域内贸易具有广阔的增长前景。人民币计价结算规模应与中国在产业链中的枢纽地位相适应,从而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和汇兑风险。从战略布局来看,人民币在东盟国家的流通具有良好基础,应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点推进区域;中日首次建立自由贸易关系也为人民币的使用流通创造机遇。从贸易类型来看,数字贸易近年来方兴未艾。数字经济、跨境电商是RCEP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RCEP的签署降低了跨境电商在多个环节的障碍和成本,未来应鼓励在域内的跨境电商交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

在投资层面,推动人民币在RCEP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中的使用。RCEP区域统一市场的形成、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的提升将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流入,区域内的资本流动也更加活跃。中国企业“走出去”应结合产业链的调整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布局,并在这一过程中提升人民币的计价结算职能。由于东盟等RCEP国家也位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二者可以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在境外产业园、基础设施、产能合作等建设中存在巨大的投融资需求,为推动人民币的使用提供了广阔空间。

推动人民币在贸易投资中的使用还需要以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支持为前提。未来应注意结合产业链调整进行金融基础设施在RCEP国家以及国家内的合理布局,使之与贸易和投资的需要相匹配和适应,同时应注重“补短板”,加大对域内金融服务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具体策略上,应在RCEP区域推动人民币跨境结算系统(CIPS)的广泛应用;加强人民币清算行的建设;推动中资银行、基金、征信等金融机构“走出去”,并鼓励域内国家金融机构合作参与提供人民币业务;充分发挥亚投行、亚行等国际多边开发机构在推动人民币流通中的作用。

与RCEP相结合

促进金融双向开放

张明称,在RCEP内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应注重将在岸金融市场开放、自贸区自贸港建设与RCEP相结合。目前,中国已有20个省级自贸区和1个省级自贸港。面对当前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形势和新举措,未来应将金融市场开放、自贸区自贸港建设与RCEP有机结合起来。

第一,应将在岸金融市场开放与RCEP相结合。RCEP的签署会催生东亚和亚太区域内更高层次与更新形式的金融合作。RCEP包含新金融服务、自律组织、金融信息转移和处理等规则,代表了中国金融开放的最高承诺水平。一方面,应鼓励RCEP国家进入中国市场设立各类独资或控股金融机构,参与投资债券、股票等多样化金融产品,并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熊猫债券、股票等;另一方面,加强国内金融市场与RCEP国家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与金融监管合作,在新加坡、日本等金融发达地区加强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形成“在岸-离岸”人民币市场良性互动,促进人民币在RCEP区域内建立顺畅的流出-回流循环机制。

第二,应将自贸区自贸港建设作为金融开放与推动RCEP区域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沿试验阵地。针对目前多数自贸区建设方案的同质性问题,应基于各省市的资源禀赋和条件明确自身比较优势,出台具有针对性、有特色的建设方案,注意结合区位特征对接RCEP国家在生产要素方面的优势,形成国内自贸区自贸港与RCEP国家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分工合作关系,在经贸往来、技术合作过程中加强人民币的使用与流通。另外,应积极探索自贸区自贸港推进金融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创新性实践。例如,大力推进自贸区自贸港内以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为代表的人民币跨境业务创新。

第三,在通过国内金融双向开放路径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还应注意防范跨境资本大进大出加剧国内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改革,保留对短期资本流动的管制。在自贸区自贸港建设不断推进的同时,也应注重金融风险的监测与防控,尽力避免跨境资本流动对国内金融稳定与经济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

RCEP内建设

跨境大宗商品交易所

张明称,RCEP区域是全球能源等大宗商品的重要生产与消费市场,但缺乏国际大宗商品定价的话语权,大宗商品长期以美元、欧元等国际货币计价。RCEP的签署为改变这一现状提供了契机。通过采用人民币等域内货币进行计价结算以及统一大宗商品贸易市场的形成,有利于增强RCEP国家整体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议价权,同时减少交易成本和汇率波动带来的损失。历史经验表明,增强一国货币在大宗商品领域的计价功能对于提升其国际货币地位至关重要。

一方面,中国应积极推动在RCEP国家的跨境大宗商品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原材料、农产品、铁矿石等大宗商品在RCEP域内贸易中占据重要份额。目前,澳大利亚、东盟等国家已经在大宗商品交易中尝试使用人民币计价。未来,可以通过提供以人民币计价的贸易融资、加强与主要大宗商品贸易国的货币互换合作等方式促进跨境大宗商品贸易中的人民币使用。特别是结合RCEP大宗商品合作空间,积极推动铁矿石交易的人民币计价。

另一方面,应加强RCEP内部的跨境大宗商品交易所建设,并将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来增强人民币的计价货币功能。目前,中国已经允许境外投资者参与原油、铁矿石、PTA和20号胶4个大宗商品特定品种的期货交易,“国际平台、净价交易、保税交割、人民币计价”是引入境外投资者的总体方案,交易场所均为上海期货交易所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未来应进一步在国内的大宗商品交易所引入境外交易者,并加强RCEP区域内大宗商品交易所的建设与合作。此外,应丰富以人民币计价的大宗商品期货交易品种以及其他风险衍生品,为境外持有人民币的大宗商品交易投资者提供顺畅的人民币回流渠道,打造类似“石油-美元”的大宗商品人民币境内外流通机制。

塑造多边区域

金融合作机制

张明认为,RCEP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平台。开放性是RCEP的重要特点。一方面,RCEP允许印度以及其他国家在未来条件成熟时加入;另一方面,RCEP与其他双边、多边合作机制并不是完全排斥的关系。对于成员国而言,应实现RCEP与多种双边、多边区域合作机制的良性互动。例如,中国在RCEP之外,也在积极考虑加入CPTPP,以实现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为更好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应注意将RCEP与已有双边、多边区域金融合作机制整合,塑造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多边机制。

第一,加强区域金融合作,整合RCEP与“10+3”财金合作机制下取得的《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等一系列金融合作安排。2000年,经历亚洲金融危机的东盟和中日韩(“10+3”)财长签署《清迈倡议》(CMI),主要通过双边货币互换实现区域内短期流动性救助。2009年,“10+3”财长会议签署《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CMIM),将原来的双边货币互换机制多边化,建立共同外汇储备基金以共同应对外汇储备不足的货币危机。此外,“10+3”财金合作机制还建立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RMO)、提出《亚洲债券市场发展倡议》、不断落实《“10+3”财金合作战略方向》。未来,应实现RCEP与CMIM等区域金融合作的有机整合,加强区域国家在金融市场、金融风险监管、宏观政策协调等方面的合作,促进区域内资金融通与金融稳定,强化人民币等货币在区域贸易投资以及外汇储备中的使用。

第二,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结合亚投行、丝路基金等金融机构挖掘人民币使用需求。RCEP可与“一带一路”倡议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日本、澳大利亚等RCEP国家虽然不在“一带一路”倡议范围内,也可以此为平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经贸联系和互联互通建设。而RCEP也将促进“一带一路”倡议更快推进,通过加强区域商品和服务贸易、放宽市场准入等方面助力沿线国家的五通建设。应注重RCEP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有效对接,可在RCEP区域加强基础设施、经贸产业园等建设,充分利用亚投行、亚行、丝路基金等区域金融机构提供资金融通服务,并在这一过程中积极挖掘人民币使用的需求,提高人民币在区域内的计价、结算和价值储备职能。此外,为了降低区域国家对中国主导的多边金融机制的抵触情绪,一方面应继续利用世界银行、IMF、亚行等已有多边国际开发机构,另一方面应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通过PPP等形式提高多边金融机制的市场化程度。

第三,整合已有人民币双边货币合作,塑造更为全面的多边合作机制。截至2019年,中国已与39个国家和地区签订货币互换协议,货币互换合作规模达到3.7万亿元。通过双边货币合作机制,中国已经形成世界上最大的货币互换圈。未来应在继续推进双边货币合作的同时,进一步优化货币合作框架,推动双边货币互换的整合。可依托RCEP尝试塑造人民币货币合作的多边化机制,在CMIM等区域货币互换合作中加强人民币的使用,摆脱对美元的依赖。(何诗霏)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