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天津滨海网>资讯频道 > 头条 > 正文
青少年有如此高的抑郁率确实“触目惊心”,抑郁从何而来?
2021-06-24 09:56:03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

“儿子上六年级,前段时间发现他用手机买女性用品,是不是心理有问题?”“高考结束后,孩子的情绪就一直不佳,关在屋里不出来,也不与我们大人说话,真急人!”……暑假即将来临,在孩子课程学习告一段落的同时,许多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今年3月1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2020版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显示,2020年,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检出率为17.2%,高出2009年0.4个百分点;重度抑郁为7.4%,与2009年保持一致;女生抑郁高于男生,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

南京脑科医院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医生王佳佳表示,青少年有如此高的抑郁率确实“触目惊心”。抑郁从何而来?她表示,青少年大脑发育并未成熟,遇到各种问题的自控和反思能力也不健全,更容易偏向于一些极端的思考方式。“当然,除了来自发育认知的因素,还有社会环境、文化、家庭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

家庭本该是孩子温暖的避风港,但很多时候却成为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王佳佳告诉记者,家长最容易出现的认识误区就是把孩子的情绪当做“耍脾气”。“青少年儿童的心理问题很多时候表现在行为上,如果家长能及时识别、观察到孩子出现不同以往的行为问题,就应该给孩子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王佳佳举例,有些孩子语言能力好,会直接表达情绪,但也有些孩子则是通过上学困难等行为来表达。如果家长一直质疑孩子,总认为孩子的情绪是小事,或者问“你是不是装的”,就会让孩子越来越往后退,最后就不愿意再表达。

王佳佳建议,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多与孩子保持沟通。更为重要的是,要保持情绪稳定。“很多家长承受不了来自社会的压力和焦虑,便把焦虑直接转移给孩子,这非常不可取。作为成年人,在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要多思考。”

南京市儿童医院心理行为门诊医生黄懿钖分析,当前青少年心理问题集中在家庭场景,多源于亲子矛盾激化,包括家庭关系不和谐、家庭矛盾冲突、家庭教养方式不一致等。青春期孩子的家长要充分了解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改变养育方式,如果有明显的亲子冲突和家庭不和谐问题,或者察觉到孩子有难以调整的情绪问题,要尽早带孩子到心理专职机构就诊咨询。

每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通常有个“问题家庭”,要多从家庭、家长身上找“病因”,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马珂说,焦虑等情绪问题是心理危机问题的表现形式。要做好心理危机干预,首先要做好学校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如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评、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科普,在学生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等;其次,对任课教师进行心理问题识别和转诊技能培训,在学校中配齐专职或兼职心理老师,并进行持续培训和督导;还要和校外的专业心理卫生机构建立联系,对高危的孩子及时转诊、接受专业治疗。

黄懿钖建议,儿童青少年精神卫生工作者可以主动进入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危机识别与处理工作,参与构建以学校为责任主体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干预机制,形成“学校-医疗-家庭-社区”四级干预队伍。(仲崇山 蒋明睿)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