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天津滨海网>资讯频道 > 头条 > 正文
打破“优势诅咒”是佛山制造业的必由之路
2021-05-26 09:26:06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

“未来十年,数字化转型是企业提升创新力、增加竞争力的重要方向。”通过长期跟踪观察珠三角与长三角地区的企业,财经观察家秦朔得出这一结论,“阿里、腾讯、华为都是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时代崛起的,它们都是世界级创新公司”。

“从产品端来分析,这意味着企业要从生产正品到生产良品再到生产优品、名品,这对企业生产流程、组织管理的精益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秦朔建议,佛山的中小型企业可充分依托互联网巨头打造的数字化平台,有效降低转型成本,快速提升企业信息化、数字化水平,实现“弯道超车”。

依托数字化工具打造更多美好企业

南方日报:你曾提出,未来十年,数字化转型是企业提升创新力、增加竞争力的重要方向。为什么会得出这一观点?

秦朔:对企业而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企业就必须转变发展思路。从供给端来看,企业要从过去生产正品到生产良品,再到生产优品、名品。这对企业生产流程、组织管理的精益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从需求端来看,企业必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更快速敏捷地响应新时代消费人群的需求。

结合供给端与需求端的未来趋势,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也迫在眉睫。我曾提过,企业发展不仅要做到“博大”,也要做到“精深”。企业要想做到“精深”,必须发挥和新视野、新能力相结合的新工匠精神,也就是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同样要求企业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

南方日报:在你看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什么?转型成功的可能性在哪里?

秦朔:我认为数字化的本质是使得企业自身活动以及企业利益相关方,尤其是上下游之间的活动都实现数字化。比如说生产设备的运行状态,过去我们只能说机器运行得很“累”,但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大量传感器、高清摄像头等设备,精确定义设备的疲劳强度、疲劳周期,而不再单纯依靠过往的经验。又比如说,企业上游供应商要来送货,下游经销商来拉货等动作都不用人工干预,可以通过数据系统精准计算并自动下达指令。

如今,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可能性大大增加,因为一个完美的“数字乌托邦”已经出现。“数字乌托邦”是虚拟的,但它可以真实存在。过去,我们没有云计算、云存储等数字化工具,所以定义“美好企业”需要通过文字叙述,它是条文化的。而现在通过数字孪生、标杆对比等多重方式,我们可以将理想中的美好企业在“数字乌托邦”中整体打造出来,然后在现实的物理世界中一点点比照改进、一点点逐步完善。加上在多家企业的考察调研,我认为未来10年到20年,企业将迎来数字化转型的大浪潮。

中小企业可利用低代码构建更多个性化轻应用

南方日报:对于广大中小企业而言,它们该如何赶上这一浪潮?

秦朔:其实,中国大量企业的运营管理比较粗放,甚至是经验主义。但中国发展数字化有个弯道超车的机会,就是中国有成熟的互联网平台,例如腾讯云、阿里“云钉一体”等。这类平台有什么好处呢?就是它本身可以大手笔投入进行基础能力的开发,例如音视频能力、安全能力等。这些能力,终端用户使用时往往没什么感觉。但你想象一下,如果自己开发一个内部的移动会议系统,大部分企业都不具备这种能力。而中国正是由于有这种互联网超级平台,这些平台持续高投入进行基础能力研发。所以,我们大量企业可以依托这类平台,快速提升自身信息化和数字化能力。

你会发现,近几年来活跃在人们视野中的新兴企业,例如完美日记、喜茶等,它们能够依托中国打造的新型基础设施,例如移动云支付、互联网生态等,实现快速发展。只要你懂得运用这些工具,例如小红书等,你就能快速获客。所以,在平台思维和平台赋能的时代,中国的一批互联网超级平台可以带动大量企业进化。因此,我们的企业一定要充分利用这类平台,推动自身转型升级。

南方日报:除了充分利用平台,企业数字化转型还应抓住哪些趋势?

秦朔:平台除了提供底层能力,还提供一些低代码编程应用工具,这在国外已经非常普遍了。这就意味着说将来有大量企业可以利用低代码工具开发一些轻应用,例如企业内部员工订餐、工资发放等。所以这也是未来的一个趋势,即企业创新的成本会变得更低。

此外,我认为未来中国大型龙头企业会与平台形成博弈关系,例如美的、海尔、三一重工等。现在这类制造业企业也在积极探索数字化应用,例如海尔推出了海尔工业互联网、美的推出了美云智数等。但这些企业不大可能具有底层能力,也不大可能拥有云的能力。因为互联网企业前期已经投入了大量成本进行研发,它们能把成本做得很低。其他行业龙头企业也会用到平台的底层,但同时也结合行业实际进行大量深度、定制化的开发。所以,我认为未来中国许多行业龙头企业跟平台的关系是竞合的关系。这就要求企业善于把握边界。

总的来说,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它们应该更好地利用平台,同时做一些低代码开发,慢慢提升数字化的内生能力,这是我对未来的基本判断。

打破“优势诅咒”是佛山制造业的必由之路

南方日报:不久前,佛山提出在接下来3年投入100亿元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在你看来,当前佛山为何需要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这项工作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

秦朔:我觉得有两个原因,首先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需求。从微观层面来看,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更加精益,反应需要更加敏捷,整个企业的运营效率需要进一步提高;从宏观层面来看,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倒逼企业不断提升自动化和无人化水平。上述这些原因都要求企业乃至产业在数字化方面找出路。因此,我认为未来可以将企业分为两类:一类是为数字化提供工具与服务的企业,另一类是用数字化、智能化工具武装自身的企业。

佛山作为制造业大市,更需要抓住这一波数字化浪潮,推动产业效益再上新台阶。如果再不提升,这些传统产业都将慢慢被淘汰。比如,现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涌入了许多新秀,相比传统车企,它们有着更好的数字化能力,未来的发展空间也可能更广阔。

此外,接下来制造业的创新来源与数字化、智能化是高度关联的。过去我们谈创新,很有可能是企业内部研发机构“单打独斗”。但现在很多创新是与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与消费者实时互动的,创新的生态型、协同性、互动性越来越强。而这些都需要建立在互联互通的基础上,都需要与数字化、智能化工具结合。

过去40多年,佛山的传统产业蓬勃发展,积累了雄厚基础。但在数字化浪潮中,佛山有可能会面临“优势诅咒”效应,即过去的优势有可能变为今天的劣势,因为产业体量太大反而导致转型难度加大。

我认为,佛山已经看到了数字化转型这一趋势,因此将这项工作摆在了如此重要的位置。这也是佛山固本强基、超越升华的必由之路。如果佛山能够成功向前迈进一步,就将迈上一个新的发展台阶。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