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长三角自由贸易试验区联盟成立。联盟由沪苏浙皖三省一市自贸试验区共同发起成立,旨在发挥四地自贸试验区的特色优势,促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共同打造制度创新试验田,进一步推动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
作为国内首个跨省域联动的自贸试验区联盟,长三角实现自贸试验区的合纵连横,爆发出的改革合力令各界期待。
水到渠成 推动高水平开放
随着2020年9月安徽自贸试验区启动建设,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都先后建立起了自贸试验区,全国自贸试验区战略布局实现了长三角全覆盖。目前,长三角自贸试验区实施面积共705.34平方公里,涉及城市11个,分别约占长三角区域总面积和涉及城市总数的1/500和1/4,承载了长三角区域核心经济功能。
“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的成立是水到渠成、顺势而为。”上海市发改委综合改革处(自贸区建设推进处)处长赵宇刚表示,长三角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高,产业链供应链相连相依,市场主体丰富活跃,制度创新需求和场景应用多,联盟成立后能够产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倍增效应和溢出效益。
从功能定位来看,长三角自贸试验区地理位置虽然相近,但各自定位和优势却不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逐一对国际商报记者进行分析:安徽自贸试验区依靠中科大等科研资源积极开展人工智能等领域科创研究,建设科创研发基地,这与中国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致;上海临港新片区在智能汽车、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集成电路领域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旨在加快产业链现代化进程;浙江港口岸线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重点开展以油品为核心的大宗商品中转、国际海事服务等业务;江苏则侧重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先行区,注重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
在刘向东看来,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既是区域发展的需求,也符合中央的要求。
他表示,目前,中国已设立21个自贸试验区,虽然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但整体来说改革仍呈碎片化。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可以发挥各自特色优势,围绕制度创新、政策突破和项目推进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进行改革探索,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将长三角自贸试验区打造成为创新动能集聚地,形成推进国家战略的合力,进一步推动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
联动合作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联动”是长三角自贸试验区发展的一个关键词。事实上,长三角三省一市自贸试验区的联动合作早就有迹可寻。
近年来,上海口岸部门协同苏浙皖口岸部门探索在长三角区域实现国际贸易监管部门和物流部门实现互通互联、信息共享。浙江自贸试验区和上海自贸试验区围绕打造一体化油气交易市场探索共建大宗商品多层次交易市场,打通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最后一公里”。安徽自贸试验区自获批建设以来,积极对接上海、江苏、浙江等地自贸试验区,推动长三角地区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共同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长三角自贸试验区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区域合作联盟,机遇和挑战也随之而来。
浙江省商务研究院院长兰健表示,安徽、浙江两地自贸试验区均着手布局新能源汽车、新一代智能技术等高端制造业。二者虽然存在竞争关系,但合作空间也很大。“安徽拥有国家科学中心等高能级技术创新平台,在基础研究、原始创新方面优势明显。有鉴于此,可以考虑在浙江自贸试验区内发展‘飞地模式’,为安徽的一些创新技术提供应用场景。”
根据计划,联盟成立后,将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立足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长三角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上海自贸试验区专业贸易服务平台等现有功能性平台资源,做强做优贸易便利化、投资便利化、金融创新等十大服务功能,合力推进更高水平的制度创新、更高质量的创新发展,营造更优的营商环境,进一步深化四地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