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天津滨海网>资讯频道 > 热点 > 正文
扫码充电桩受欢迎 “电动车上楼”未匿迹
2021-05-12 09:09:12 来源:广州日报 编辑:

扫码充电桩受欢迎 “电动车上楼”未匿迹

记者走访了一些小区,发现虽然市民对“电瓶车/电瓶上楼”十分警觉,但走访的大部分小区楼宇对此并无有效措施,日常监管仍需加强。

现象:

有小区扫码充电桩使用率高

也有小区仍见车主推车上楼

在海珠区鸿运花园,小区入口处张贴了多张关于电动车的提醒,要求车主进出小区下车推行。小区物业人员告诉记者,小区内有专门停放电动车的区域,需要到小区管理处录入指纹才能停放,在小区内居委会旁有专门的电动车充电桩供车主充电。

尽管划有专门的停车区域,小区内墙上也贴出了社区防火公约,明确提出不得在建筑物内共用走道等地方停放电动车,但还是有一部分住户把车随意停放在户外露天场所,有的甚至停放在公用通道口。记者来到小区居委会旁,看到充电桩安装在花园里,虽然有六个充电口,但是没有一辆电动车在这里充电,记者在旁边观察了半小时,始终没有电动车来充电。

“我的电动车是折叠式的,平时折起来就可以带上电梯回家充电,很方便。”小区租户王先生说。当记者把电动车在电梯燃烧的新闻分享给他看后,他表示再也不把电动车带回家了,接下来会找物业办理电动车停放专门区域的手续,并选择充电桩进行充电。

在从化流溪御景小区,整个小区目前入住的住户为1260户左右,小区内安装了7个智能充电桩,共90个插座。据小区的物业人员杨小姐说,“充电桩是2019年11月安装的,业主的使用率挺高的。”

据悉,该小区这批智能充电桩是引进第三方安装的,由小区物业提供场地,主要集中在高层楼宇楼下公共区域。此前,由于小区公共区域没有充电桩,使用电动车的居民都要到单位、商铺充电,有些低层住户甚至将充电线拉到楼下充电,存在很大安全隐患。之后,该小区引进了这批智能充电桩。

住在18楼的黄小姐说,她是看到小区引进了充电桩才开始使用电动车的,她格外注意安全问题。“一开始是要到物业那充卡的,后来升级扫二维码就可以支付充电了,很方便。”

海珠区一栋32层公寓楼楼下也安装了非机动车车棚,内有2个充电桩,共12个插座。记者扫了充电桩的二维码,发现该充电桩的收费标准是0.3元/0.5小时,3.6元封顶。值班门卫说,充电桩是去年安装的,物业劝导住户将电动车摆放在楼下充电,在楼梯间、走廊等公共区域也明令禁止摆放电动车。不过,她值班期间也经常看到住户会将电动车搬上楼,“会劝说,但是人家要拿回家你也没办法。”

此外,该门卫还表示,很多电动车可以将电池和车分离,部分住户会在楼下充电桩充完电,会把电池拆卸下来带回家,主要是考虑到电池容易被盗。记者观察,非机动车车棚附近没有安装摄像头。部分停在棚内的电动车,电池已经被拆卸。

在黄埔区某大型小区,物业人员介绍,该小区统一采取人车分流设计,在地下车库的负一层设有电动车停放的专门划线区域,并且引入了智能充电桩,业主可以扫码或投币完成充电。一旁的墙壁上张贴有温馨提示,提醒业主不要将电动车停到楼层充电。

然而,完善的设施和有序的管理并没有杜绝居民的不当充电行为。一位业主表示,自己就曾看见邻居把电动车的电池拆卸下来拿回家充电,存在巨大安全隐患。另一位业主告诉记者,看到电动车电池爆炸的新闻后,自己立刻在业主群里发出呼吁:“不要把电动车推进电梯,如果遇见他人推电动车进电梯,不要一同乘坐,请等下一趟。”

举措:

增加公共区域充电设备

严禁业主将车带上楼充电

近两年来,电动车充电引发的消防安全问题频发,市内不少街道、社区或小区都采取了一些措施,以做好电动车充电的源头管理、日常监管。

推动公共区域充电设备的布局成为源头管理的重要方式。荔湾区沙面街历史建筑众多,消防安全被重点关注,街道引进了一批集安全、便捷和高效充电于一身的“小绿人”智能充电柜(桩)分布在全岛,全天候提供给岛内居民和住户免费使用。

一些小区采取的严格日常监管也有效制止住户将电动车/电瓶带上楼充电。荔湾区花地街恒荔湾畔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曾豪介绍,该社区目前禁止电动车上楼,保安在大堂会进行拦截,如有漏网之鱼,保安在巡楼时发现也会立即将电动车清理到楼下。不过,目前该社区尚未在楼下安装充电桩。“由于之前物业公司和一些充电企业在谈合作的时候,发现企业有些资质不齐全或者信用上有些问题。”曾豪表示,街道多次督促物业公司在充电桩安装上加快进度,尽快实现不上楼充电。

在荔湾区西村街岭南湾畔小区,社区工作人员黎文静介绍,小区不准电动自行车上楼上电梯,每栋楼每一层都有张贴禁止电动自行车上楼的警示提醒,如发现有电动自行车在电梯内上下楼,会进行排查和劝导。集中充电桩建在小区C2非机动车出入口,由安防巡查人员不定时到门岗巡查和检查。

模拟实验

电池短路起火有多险? 12秒后即可猛烈燃烧

2019年6月,市消防救援支队联合中山大学火灾重点实验室进行了一场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电动自行车起火后,仅7分38秒燃烧温度达到最高1069摄氏度。如果是因电池短路起火,12秒后即可处于猛烈燃烧阶段,且燃烧后的浓烟毒性较大,一旦吸入,短时间内可致人昏迷甚至窒息。

“以锂电池电动自行车为例,锂电池物质化学性质活泼,极易燃烧,一旦烧起来后,会发出大量光和热、加上有毒浓烟,类似于爆燃现象。”火调专家说,“电梯关闭后,如果电动自行车起火,逃生难度大,被困人员很可能会被高温烟气灼伤,吸入有毒烟气后果更不堪设想。”

“如发现有人推电动自行车或拎电池上电梯,请第一时间劝阻。”消防部门提醒市民,最好在白天户外为电动自行车充电,同时要有人看管。千万别在走廊、楼梯间、室内或者仓库等地给电动自行车充电。(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丹羊)

广州今年来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70起 消防新规5月1日起施行——

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楼梯间 严禁违规停放电动自行车

记者昨日从市消防救援支队获悉,2018年至今,广州共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490起,直接财产损失约258.63万元。

自今年5月起,《广东省消防工作若干规定》施行,其中对电动自行车停放及充电安全问题作出了相关规定。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