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天津滨海网>资讯频道 > 热点 > 正文
A00级微型电动车走俏 低速电动车开始逐年爆发
2021-12-01 09:34:16 来源:重庆商报 编辑:

近日,长安新能源E-Star延迟交车的投诉持续发酵。然而,这恰好反映了以其为代表的微型电动车赛道日渐火爆。11月30日,记者获悉,乘联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0月份,A00级纯电动车的批发销量为9.4万辆,占据纯电动车市场总体销量的31%,较今年9月份环比上涨了4%,较去年10月份同比上涨了96%。而宏光MINI EV凭借着10月47834辆的销量,再次拿下了新能源市场的销量冠军。

各大车企纷纷入场

宏光MINI EV有多火?据最新销量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宏光MINI EV累计销量就达到了304495辆,是特斯拉Model 3的3倍多。

宏光MINI EV的火爆,让不少车企“纷至沓来”。

今年初,奔奔E-Star国民版就直奔宏光MINI EV而来,预售价格为2.98万(限量)起。新车从续航、空间、安全,甚至定价等多个指标,均纷纷“对标”宏光MINI EV,“火药味”十足。数据显示,1-10月,长安新能源汽车销量达近6万辆,其中绝大多数都来自于奔奔E-Star。

大众和江淮联手打造的思皓品牌旗下全新微型纯电动车思皓E10X正式上市,售价3.99万元-7.59万元,推出150km、200km和302km三种续航七款配置,铁了心要与五菱宏光MINI EV抢市场。

国产smart工厂也将落地西安,而它的第一款车型则有望在今年10月份推出。

除了传统车企,还有朋克多多、雷丁、凌宝BOX等名不见经传的品牌也变得“炙手可热”。

与此同时,最新的第347批和348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显示,微型电动车车型数量已经达到32款,占了纯电动轿车的近一半。此外,有数据显示,仅目前在售的微型电动车便已经超过40款。

A00级微型电动车走俏

各大车企扎堆涌入,并非是一时冲动。据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该级别纯电动车的累计销量已经达到64.65万辆。

早在2010年7月中旬的“第16届中国电动车辆学术年会”上,就已经成立了低速电动汽车标准起草小组,奇瑞与长安汽车是参与单位。

随后,不少自主品牌都推出过微型车。比如2000年代初名噪一时的微型车三剑客:奇瑞QQ、比亚迪F0和吉利熊猫。甚至奔驰也推出了SMART。

彼时,低速电动车开始逐年爆发。

据相关数据统计,2013年国家认可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只有1.75万辆,但全国低速电动车销量却远超20万辆,到了2014年,“老头乐”翻倍高达40万辆、2015年增长50%多,甚至截至2017年底,全国低速电动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200万辆,同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也不过才153万辆。

统计显示,在去年的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中,4个月相关车型的销量超过了18万辆,其中,大部分为A0级及以下车型。

据乘联会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榜单显示,今年10月,在前15名中,有5席被A00级微型纯电动车型占据,分别是宏光MINI EV、奇瑞eQ、科莱威CLEVER、比亚迪元EV以及奔奔EV,销量分别为4.78万辆、7431辆、6851辆、6507辆和6382辆。

不赚钱只图“赚积分”?

然而,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微型电动车的利润并没有多么可观。

根据行业相关研报,宏光MINI EV的毛利率可能仅有2%~3%。加之近日芯片、电池等原料成本猛涨,留给微型电动车的利润空间就更为有限,甚至可能出现“赔本赚吆喝”。

那为何厂家还要纷纷涌入呢?这就不得不提及“双积分”,即平均燃油消耗量积分+新能源汽车积分,积分有正有负。若车企产生油耗负积分或新能源负积分而未抵偿,会受到暂停高油耗产品申报甚至暂停高油耗产品生产等的处罚。

工信部公示的2020年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情况。2020年车市产生的“双积分”负分缺口约338万分。据估算,“双积分”交易中,有车企有望获数十亿元收入,有车企单车减利4000元。

比如,生产燃油车占比高的品牌如大众、丰田、日产等每年都会出现大量负积分,为了避免燃油车停产和被罚的风险,这些负积分的车企就必须向市场购买积分用于抵消。

“这的确是一门‘好生意’。”业内人士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宏光MINI EV为例,一辆入门版车型就能得到1.072分,高配的长续航车型可以得到1.352分。按中汽数据有限公司数据,去年下半年业内最高积分报价曾突破3000元/分计算,依靠出售新能源积分,宏光MINI EV单车可获得数千元收入。换言之,仅靠宏光MINI EV一款车型,上汽通用五菱就通过宏光MINI EV一款车所产生的积分价值高达十几亿元。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