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住人口数首次突破千万大关,位列广东省第3名;连续5年入围新一线城市,全国排名第11名;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突破1万家,位居全国第2名……系列榜单的背后,是东莞这座传统制造业城市不断焕发的经济新动力和发展新活力。
“十三五”期间,东莞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9650亿元。“十四五”时期,东莞将迈入“GDP万亿元俱乐部”,工业化进入高级化、现代化阶段,在保持城市增长动力的同时,进一步放大科技创新优势,城市吸引力将持续增强。根据规划,到2025年,东莞GDP有望达到1.3万亿元左右,实现经济发展活力和韧性明显增强,打造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品质现代化都市。
有活力 吸引近800万流动人口
人口的集聚和迁移,体现着一座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近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东莞常住人口首次突破1000万大关,达1047万人,成为继广州、深圳后,广东省第三个常住人口超1000万的城市。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东莞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对此,东莞市统计局分析指出,一方面,全面二孩政策带动东莞生育水平回升;另一方面,近年来东莞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吸纳大量流动人口到莞就业,这才是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东莞市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创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大大激发市场活力,扩大就业渠道,吸纳了大量流动人口。数据显示,东莞全市常住人口中,流动人口高达795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近150万人,增长22%。市场主体方面,截至2021年3月末,东莞全市工商登记注册户数136万户,市场主体数稳步增长,给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2021年,东莞地区生产总值预期目标为增长6%左右,是冲击万亿元GDP的“种子选手”。经济的不断发展,让这个城市焕发活力,更具吸引力。根据百度地图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城市活力研究报告》,东莞在2020年度中国城市的人口吸引力排行中位列第三,仅排在深圳、广州之后。
此外,东莞在全国城市地位上的不断进阶,也为其攒足资本,吸引更多人才汇聚。在近期发布的《2021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中,东莞再次入选新一线城市,这也是东莞连续第5年入围新一线城市名单。在该榜单中,东莞排名全国第11位,与去年持平。这一榜单通过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这五大评价标准,衡量337座中国城市的商业魅力。这说明,东莞在商业发展、居民生活方式等方面处在全国城市前列。
敢创新 培育高科技发展动力源
6月2日,央视大型直播节日《今日中国广东篇·粤百年风云路启时代新征程》播出,片中展示了东莞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实用超导薄膜及相关技术研究”项目,引发广泛关注。该项目一举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解决了超导芯片核心材料的卡脖子问题,也推动了现代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发生巨变,东莞更在创新路上大步迈进。近年来,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积极引进国内外科技、人才、项目资源落地东莞。2018年,位于东莞松山湖的中国散裂中子源通过验收并正式投用。这个继英国、美国、日本之后全球第四、中国唯一的脉冲式散裂中子源,目前已完成超过500项重要课题。作为东莞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2020年7月,松山湖科学城正式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与深圳光明科学城串珠成链,共同筑起湾区创新走廊。同时,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成为首批省级实验室并引进25个创新团队,研究成果首次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随着大湾区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相继动工建设,东莞已初步构建出“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四大创新体系。
“十三五”期间,东莞创新体系建设实现重大突破。数据显示,过去五年,东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大幅跃升至6381家,位居全省第三;R&D占比达3.06%左右,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4.22件,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6.18件。人才方面,东莞全市人才总量超过235.5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15.6万人,年均增长23.6%。这其中,双聘院士16名,省市创新科研团队91个,省市领军人才更达123名,为东莞创新发展奠定基础。
今年,东莞将坚持创新核心地位,聚焦“创新+产业”,举全市之力推进松山湖科学城建设,推动更多大科学装置集聚,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更好引领和支撑产业转型升级。东莞提出,要打造最优创新生态,培育高质量发展创新动力源,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湾区创新高地。
添动能 聚力发展新兴产业
未来的高质量发展,东莞把目光聚焦在“打造新动能”上。今年,东莞以“一号文”的形式重磅发布《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打造新动能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出16条政策干货及一系列配套政策,为东莞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提供有力支撑。东莞提出,到2025年底,形成万亿级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五千亿级的高端装备制造,千亿级的新材料、新能源、服装鞋帽、食品饮料,百亿级的镇街特色产业集群等“万、千、百”亿级梯队发展格局。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东莞培育壮大新动能的“重头戏”。今年,东莞聚力发展新兴产业,统筹推出60平方公里土地,高标准规划建设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致力于打造特色创新集群,构建产业要素之间共生、互生、再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目前,东莞已启动首批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规划建设,除了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之外,还着力推进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材料、数字经济、新能源、高端装备新兴产业集聚发展。
为进一步推动项目落地,东莞准备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作为全面深化投资体制机制改革的试点,将围绕改革创新点、产业关键点、企业需求点,从规划、土地供给、投融资机制、财政投入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保障。(王俊伟)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