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天津滨海网>资讯频道 > 快讯 > 正文
全国已有20余个城市明确提出建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2021-05-26 09:44:11 来源:国际商报 编辑: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现代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功能之一,不仅是消费资源的集聚地,更是一国乃至全球消费市场的制高点,具有很强的消费引领和带动作用。在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自2019年商务部等14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以来,全国已有20余个城市明确提出要在“十四五”期间或2035年之前建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立足优势各显其能

《指导意见》提出,将利用5年左右时间,指导基础条件好、消费潜力大、国际化水平较高、地方意愿强的城市开展培育建设,基本形成若干立足国内、辐射周边、面向世界的具有全球影响力、吸引力的综合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带动形成一批专业化、特色化、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这也成为各地铆足劲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动力。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北京牢牢把握基础优势,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与国际时尚潮流保持“零时差”,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将进一步支持品牌首店入驻,开启品牌首店服务“绿色通道”,助力品牌首店落地选址和推广,同时打造全球品牌首发首秀展示平台,支持各类知名品牌首店、旗舰店落地。

上海“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去年以来,上海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危中寻机,顺应需求,因势利导,加快发展新经济形态,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特别是首创了“55购物节”,孕育了在线新经济,打响了“上海信息消费节”品牌,成为稳增长、促消费、谋发展的重要抓手。

此外,重庆、广州、深圳、成都、南京等城市也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试点建设中全力以赴。

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意义不言而喻。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新平台和新载体加快消费升级及新动能培育,既有助于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辐射带动周边地区乃至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也能提升城市在国际上的综合竞争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亦表示,扩大消费规模和促进消费提质升级是构建完整内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围绕自身特点提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规划,体现出各地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中越来越重视营造良好的消费生态。

升级壮大有的放矢

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过程中,各地要确保把劲儿用在刀刃上,如何让商圈提质增效,更好满足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成为必须思考的问题。

对此,付一夫表示,各地应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与扩大开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标志性商圈。为此,各地一方面要在基础设施完善升级、商业街区保护等方面发力,并要着力引进国内国际一线品牌,打造潮牌、特色、轻奢等品牌商家新品发布的高端平台,布局一批品牌旗舰店、首入店、体验店、快闪店,引导优质消费资源加快集聚发展,提高高端品牌的投放首位度,促进核心商圈加快高端化、品牌化的升级步伐。另一方面,各地应加快智慧商圈探索,推动传统门店向科技时尚、服务智能、安全规范的全新商圈层次转变,将商圈从单纯的购物场所转变为集体验、社交于一体的活动中心,以此吸引各地消费人群前来购物。

此外,付一夫认为,在当前全球化大势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不仅要有效满足本土及境外居民生活性消费,还应满足相关的公共服务消费,同时具有较强的全球消费资源配置能力和消费创新引领能力。“这就要求各地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过程中聚集全球高端消费资源,完善消费环境,健全法律法规等。”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主任许英明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亦表示,相关城市要持续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地标性商圈和步行街,以不断满足消费者对国际化、高品质、时尚性的需求。另外,只有持续培育“游、购、食、娱、体”一体化的大市场,才能以新消费新经济激发更大消费热情,进而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在刘向东看来,与全球著名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相比,中国相关城市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在智能化建设、绿色化发展和精细化管理方面下功夫,特别要因地制宜提升消费的便利性,促进多种消费业态的发展以及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