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带动一批大中城市提升国际化水平,加快消费转型升级,不仅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首都,北京市更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工作列入“十四五”规划重点任务,成为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在紧要处落好子的“五子”之一。北京也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创新消费矩阵,提升“北京消费”的全球吸引力。数据显示,仅今年上半年就有434家首店、旗舰店落地北京,比去年全年增加250家。
“作为一个重度消费者,我有两个愿望:第一是在北京想花钱的时候能花得出去,有足够好的最顶级的产品和服务;第二是希望能够找到小时候的记忆,花合理的价格可以得到‘小确幸’,期待这一点也可以在北京未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当中继续保留下来。”在近日举办的2021王府井论坛上,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大中华区合伙人于燕说。
首旅集团副总经理周红对此也深有感触。周红表示,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需要“聚焦国际、紧扣消费、突出中心”,要打造国际一流的消费环境,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抓住消费趋势,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就对旅游商贸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建吃住行游购娱整个消费供应体系。”
周红认为,从自身来讲,就是要更聚焦客户消费体验,并以此为中心,发力需求侧和供给侧。从需求侧来看,在消费场景、产品以及服务方面进行转型升级,更好地为大众服务,满足个性化消费需求;从供给侧来看,加大实体改革力度,打造“有税+免税”的产业格局,在发展线下消费新零售门店的同时,积极做好跨境电商。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要怎样建设?于燕对此有自己的看法,“我觉得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时间沉淀出来的,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最重要的一点是有自己的特色和特点。真正有魅力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一定是有特色的,有自己的民族文化自信、消费自信和商业自信。”
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形成过程来看,于燕认为,北京有两点可以学习借鉴:
第一,要打通传统到未来的时间轴。
首先,要连接传统。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不是打造出来的,而是当地消费文化自然沉淀出来的,如法国香榭丽舍大街、英国牛津街、日本银座等都具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王府井金街同样有百年历史,应当着力于沉淀自有的消费文化,从商业形态、文化艺术、消费活动等方面全维度打造亮点,体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特色与魅力,摆脱消费场景同质化发展的困境。
其次,要贯通未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必然要引领一个时代的发展潮流和趋势,中国已经在数字货币支付、智慧购物等科技与商业融合领域走在世界先列,在线上线下联动的商业模式创新方面起到了重要带动作用,同时大批国潮国货品牌对外输出形成了世界级影响力,未来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要利用好这些优势,体现关键性的引领作用。
第二,要处理好从“上升”到“下沉”的市场轴。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要做到城市消费功能、品牌、业态的全面升级,满足百姓消费升级的需求,实现“上升”;同时也要“接地气”“有烟火味儿”,满足人民对幸福感的追求,做到“下沉”。“上升”固然重要,但只有做好“下沉”,才能立足群众基础建立城市的特色基底,形成城市的独特风景。国际的著名商圈不仅有现代化、大牌林立的主街,往往也有生活味儿的后街商业群,充分考虑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建立立体的消费网络。(王旭光)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