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云新闻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是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中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全国政协委员孙昌隆提出了《关于完善基层医疗家庭签约服务的建议》
孙昌隆委员表示,2015年起,全国开始在基层医疗机构推行家庭签约服务。如今,家庭签约服务已经成为了基层医疗机构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不仅为全国卫生健康事业贡献力量,而且还切实解决了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令“大病进三甲,小病进社区”成为了现实。
取得进展和成效的同时,一些问题也亟待解决,包括很多患者对于家庭签约内容认知单一,致使签约服务无法有效推行,认为基层医疗机构就是“大药房”。而有入户需求的患者,家庭签约服务无法切实提供真正需要的医疗需求,例如PICC换药、造口护理等都是社区医院无法满足的,签约服务无法实现。另外,签约服务平台功能不够完善。家庭签约的时限是十二个月,超过便需要重新签约,再次刷医保卡等,平台没有及时通知续约的功能,致使许多患者降低了对签约服务的体验感。
为此,孙昌隆委员建议,积极人才引进,加大医疗设备和检查项目的人力物力投入。了解签约服务患者对于药品以外的就诊需求,积极开展中医调理、针灸推拿、口腔诊疗、骨科养护等呼声较高的专科服务,同时购置CT、核磁、胃镜等高效诊断疾病的医疗设备,增加心、甲状腺等彩超,糖尿量、幽门螺杆菌等一系列的检查项目。通过职称竞聘倾斜,绩效优化政策吸引医疗人才进入基层医疗机构,令家庭签约服务从“只拿药不治疗”的怪圈中走出来,既能减少医保负担,降低基层医疗压力,又能完善家庭签约服务,进入到良性的医疗态势以及循环之中。
“针对‘个性化’服务,安排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对于入户签约患者的真实困难以及需求,及时做好总结并且制定计划,积极利用‘医联体’平台,与三甲和二甲医院之间及时做好沟通,与大医院共同进行的‘手拉手’帮扶活动有效开展下去,安排社区医务人员到大医院相关科室进行培训实践,解决‘个性化’服务的难题。并完善签约平台功能,增加短信通知和自动续约的功能,同时给医患双方做出提示,减少签约以及续约不成功带来的不便以及矛盾。同时将医保平台和签约平台更加紧密融合,对于签约到期转换其他医疗机构签约的情况进行有效优化、简化手续,有效保证签约服务的连续性。”孙昌隆委员建议。(津云新闻记者霍艳华)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