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天津滨海网>资讯频道 > 要闻 > 正文
让每个人真正地成为自己人脸信息的主人
2021-09-07 10:59:12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辑:

报载,近日,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公布3起非法采集消费者人脸信息典型案例。其中,苏州万店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万店掌APP”或定制的相关APP及网页端复核抓拍人脸照片,查看精准的客流统计情况,无违法所得,被处以50万元罚款。

人脸识别作为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生物识别技术,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必然要采集并保存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这些信息属于受法律严格保护的肖像权和个人信息,假使被不当使用或泄露,将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在正常的人脸识别场景中,经营者事先要告知消费者,征得消费者同意后方可采集、使用人脸信息。而报道中所指出的部分经营者的做法则毫无商业底线和规则意识,他们在消费者毫不知情的情况下非法采集人脸信息并加以利用。如果这一违法的现象得不到有效遏制,将导致人们人身和财产安全受到极大威胁。

其行为不仅涉嫌民事侵权和行政违法,还可能涉嫌刑事犯罪。根据相关法律,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50条以上的,或者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公民个人信息500条以上的,即可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即将于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处理生物识别、特定身份、医疗健康、金融账户、敏感个人信息的,应采取严格保护措施,并取得个人的单独同意。违规处理个人信息的,可处100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000万元以下或者上一年度营业额5%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罚款。

技术越发达,越应约束可能滥用技术的商家,越应着重维护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否则,技术就可能沦为商家违法的工具,消费者却毫无还手之力。在遍地摄像头的背景下,谁也不能保证不会被哪个摄像头窃取人脸信息。因而,严厉惩戒这些觊觎消费者面部信息的商家是监管者的职责所在,也是保护消费者信息的应有之义。只有不折不扣地严肃惩戒这些不法行为,方可形成震慑,让每个人真正地成为自己人脸信息的主人。(史奉楚)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