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天津滨海网>资讯频道 > 要闻 > 正文
广州建立“小巨人”评价扶持体系 47家企业入围
2021-08-17 09:57:30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的第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中,广州市共有47家企业上榜。它们主导的产品在细分市场占有率不仅要位于全省前3位,更要承担起解决“卡脖子”难题的时代使命。

从分布地域看,黄埔区以26家的数量遥遥领先;番禺区培育有6家企业;白云区、从化区、花都区各3家;天河区、南沙区、增城区各2家。

广州为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营造了怎样的发展环境?企业要成为“小巨人”,又需要付出多少时间和努力?记者为你一一解答。

建立“小巨人”评价扶持体系

2018年秋,清华大学近春园迎来一群来自广州的企业家。这是广州市工信委(市工信局前身)首次组织企业家赴清华园开展学习。

该班的主题即为广州市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高级研修班。当时,市政府副秘书长高裕跃寄语企业家:“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化道路。”

按照国家对中小企业扶持梯次,由低到高可分为一般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培育企业、各省认定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工信部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中小企业。

获得工信部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即可获得“一揽子”政策扶持,如财政专项资金、税收优惠、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创新支持、市场开拓扶持、融资增信等。

“小巨人”企业标准要坚持专业化发展战略,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和研发投入,重视并实施长期发展战略,生产技术、工艺及产品质量性能国内领先,堪称中小企业群体里的“优等生”。

从中央到地方,都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寄予厚望。

今年1月,财政部、工信部联合印发通知提出:2021—2025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分三批(每批不超过三年)重点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带动1万家左右中小企业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广东省制造业“十四五”规划明确,全省计划在产业链重点节点培育形成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助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企业群。7月,广州市工商联和工信局发布通知,组织申报首批广州市“专精特新”扶优计划培育企业。

“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情”

一个大型航空公司构建了一款新型IT应用系统。随之而来的软件测试阶段遇到难题。因为新系统做自动化智能测试工具,涉及较多底层研发。

深耕软件开发多年的广州掌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利用自主研发的设备,不仅实现了测试的快速部署,还实现了测试无人值守不间断运行。

“产品研发包括了市场客户的详细调研、人工测试以及自动化测试,这都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广州掌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马骏骏谈到,临危受命,离不开研发积淀。

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情,这样的匠人精神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屡见不鲜。翻阅广州“小巨人”们的简历,每一家几乎都在各自领域里“荣誉等身”。

例如,位于从化的广东莱恩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是华南地区首家(目前唯一一家)一次性通过NMPAGLP全项(9项)认证资质的企业。疫情防控期间,该企业在省内率先按GLP要求,建立了新冠疫苗和抗新冠药物相关的检测技术及药物非临床评价研究技术体系。

“这类企业有快速生长的潜力,也是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正向回馈。”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光谷自贸研究院院长陈波提到,成为专精特新企业,考验的是企业家们的定力和决心,也有赖于一个地区营商环境的稳定。

广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机器人与智能高端装备的研制工作,以智能化、柔性化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帮助中国打造更多智能工厂,不断提高“中国制造”的品质。

企业董事长孙志强坦言,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业飞速发展,特别是广汽的崛起,给广州装备制造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孙志强坦言:“我们的团队从未失去学习再创新的动力,并努力超越此前技术。”

科技含量注入唤醒发展潜力

16年可以做多少事情?此次入围工信部“小巨人”名单的广州企业从成立之日至今,“平均年龄”为16岁。

广州的企业以身体力行说明:持之以恒耕耘某个领域,可以让一个初生企业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目前,这些企业均为中小型企业。其中民营企业达43家,占总量的91%。

从企业成立时间来看,成立最早的广东省南方环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南方环保”),注册时间为1987年12月;最年轻的广州仕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仕天材料”),则成立于2018年2月。

南方环保从事大气污染防治领域约20年,在业内市场占有率长期稳居前三,其生物填料和菌剂均为独创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拥有五项发明专利,应用在超过400个工程项目上。未来,南方环保这一老牌劲旅计划在科创板上市。

在新材料制造领域,自动化一直是国内企业的痛点;产品低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则是消费者们关注的问题。仕天材料实现了原材料的集中供应、自动计量和包装、配备降低气味的VOC净化系统。

从具体的年龄分层看,2000年到2009年间创立的企业为30家,堪称广州“小巨人”团队的“主力军”。2010年之后成立的企业有13家;2000年之前的企业4家。

2010年之前的企业所属工业门类繁盛多元,包括电气机械和材料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汽车制造业等等;相比之下,2010年后的“新生代”企业们,研究和试验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领域的占比有所提升。

工业门类由“重”变“轻”,展现了广州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一方面,工业制造支撑起实体经济的底座,另一方面,科技含量的注入让广州企业拥有了更大发展潜力。

“广州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没有特定产业领域,包括了传统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广州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提到,“但高技术企业在其中占据了主流。”(李鹏程)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