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福建土楼》特种邮票图稿公布,该邮票将于5月19日正式发行。这是继1986年的《福建民居》邮票后,“国家名片”上再次出现土楼。
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成熟于明末、清代,是以石为基、以生土夯筑的民居建筑。2008年,由永定、南靖、华安三地“六群四楼”共46座土楼组成的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近日,《工人日报》记者在永定土楼实地采访,发现其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尚存在一些短板,例如停留在观光游阶段、同质化现象普遍等。旅游业内专家建议,土楼旅游应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增加差异化的业态发展,提高文创产品的品质,还可借助科技等手段凸显文化内涵,用活土楼IP。
从观光游往前走一步
“这圆楼是个句号,却引出无数的惊叹号和问号!”在永定洪坑土楼群的振成楼,年逾古稀的林日耕每天都向八方来客讲述着土楼的故事。
林日耕自称“阿耕”,是一名土楼讲解员,也是振成楼的第三代“楼主”。振成楼建于1912年,按《易经》八卦原理构建,因其富丽堂皇、中西合璧而被誉为“土楼王子”。土楼“三分看、七分析”,从建筑结构到墙上密布的家训、楹联,林日耕会对每一项要点仔细进行讲解。
“宗亲文化是土楼非常重要的元素。”在土楼参观的北京博雅方略文旅集团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谢雯说,土楼总公司在每一个大的景点都有一个项目公司,讲解员等工作人员大多就来自这个村子,“社区参与度很高,这个机制和宗亲文化也融合得很好”。
自从2008年成为“世遗”,土楼逐渐被更多人注意。2016年上映的电影《大鱼海棠》以土楼为影片中的生活场景,广受欢迎,也是土楼吸引更多游客的一大契机。但作为游客,谢雯认为土楼目前可玩、可体验的项目较少,“一天看了十几座土楼下来,感觉也都差不多”。
“土楼旅游目前还停留在传统观光旅游的阶段,还需要往前发展。”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副教授吴丽云对记者说,“不同的土楼群虽然外观上有差别,但是实际看下来,就会发现还是存在同质化问题。”
用活土楼IP,让文化内涵凸显
侨福楼位于高北村,因出了多名博士,也被称为“博士楼”。侨福楼有一家名为“印象土楼”的画室,画室老板江加祥就在这里手工绘制各种土楼图案的冰箱贴和油画作品。
江加祥此前在名校学习美术,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开了这间画室。他见证了土楼客群的变化,早期很多外国游客,后来国内游客渐多。能把家乡的土楼文化传播出去,让他很有成就感。
但江加祥是极少数返乡创业的年轻人,他开的是永定土楼目前唯一的画室,他的作品也是与土楼相关的为数不多的“文创产品”之一。
在谢雯看来,目前土楼景区卖的大多数产品还是传统的土特产、纪念品,缺乏“旅游艺术品”。“从机制上讲,还缺一个连接政府和市场的枢纽。”她建议,可以设立一个土楼研究院之类的机构,对土楼的保护、研究以及市场化运作进行整体规划。
“土楼本身是非常具有文化内涵的,可以用一些科技手段、数字技术把土楼更立体、鲜活地呈现给游客,增强参与性、互动性。”吴丽云认为。她也建议,可以让不同的土楼发展差异化的业态,将其文化内涵凸显出来。
非世遗土楼,用开发来保护
“土楼越是没人住,就越是得不到修缮,越容易荒废。”福建省客家土楼旅游发展公司总经理李文标说,“对于土楼来讲,开发是最好的保护。”
永定现存土楼2.3万多座,其中世界遗产本体楼23座。土楼里现在还居住着数以万计的村民,23座世遗本体楼里共有居民1000多人,被认为是“活”的世界遗产。虽然当地政府每年都拨付资金用于土楼的保护,然而目前有相当多的土楼已经废弃。非世遗土楼的保护,成了一个难题。
改造老旧土楼,是一个正在进行的尝试。
在南江村,300多岁的朝阳楼年久失修,无人居住,一度作为鸡舍,几乎废弃。现在它模样大变,经过修缮后成为高端民宿。住进土楼里,被认为是体验土楼文化的最直观方式,对很多游客来说颇具吸引力,该民宿在节假日期间需要提前预订。
岩太村的土楼民宿“阿牛家”,原本的“楼主”阿牛现在就在民宿里工作。岩太旅游公司负责人王城林告诉记者,目前在村子里改造了2座土楼,约花费500万元,一年能接待2000人左右。他们还将进行更多的土楼改造,除了民宿,还要做成美术馆、艺术馆。
“将废弃土楼进行改造,这是一个很好的思路,也能对这些非世遗土楼进行实实在在的保护。”吴丽云说。(记者 吴丽蓉)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