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天津滨海网>资讯频道 > 头条 > 正文
是什么原因掀起了农商银行上市潮?
2020-06-28 15:06:05 来源:中国金融家 编辑:

继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后,一轮农商银行上市热潮正在涌来。而农商银行缘何掀起上市潮,农商银行会否因改制后资本实力增强而出现“脱农”“脱小”冲动,也随之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农商银行掀起上市潮

中国资本市场正在迎来新一轮农商银行上市潮。2016年9月2日,江阴银行在深交所挂牌,成为登陆A股市场的首家农商银行,迅速点燃了农商银行奔向资本市场的热情。2016年10月28日,青岛农商银行在证监会网站公布了预披露文件;2016年11月3日,江苏紫金农商银行上市申请获得江苏银监局批复同意,并获证监会受理。2016年11月11日,证监会公布了浙江绍兴瑞丰农商银行的预披露文件,这也是今年第二家在A股进行首次信息披露的农商银行。据不完全统计,除5家农商银行已过会外,目前至少还有20家多家农商银行正在筹备上市事宜,上市范围包括A股、H股和新三板。其中,有8家明确计划挂牌新三板,9家已在当地证监局完成辅导备案。

根据银监会的数据,目前有6家农商银行准备挂牌新三板。规模相对大一些的农商银行则选择在A股或者H股主板上市。选择在港交所上市的几家农商银行资产规模普遍较大。其中,2017年1月12日在H股主板上市的吉林九台农商银行成为在中国内地及香港上市的银行中,总资产规模位居第二的农商银行;拟赴港上市的广州农商银行、东莞农商银行资产规模均在全国农商银行中排名前十;第一家上市农商银行——重庆农商银行则是目前我国资产规模最大的农商银行,该行现已提出A股发行计划,计划登陆上交所,募集不超过13.57亿股。

其实,不仅多家农商银行正在筹备上市,而且还有更多农商银行都将上市作为未来一段时期工作的重要目标。早在2015年12月31日,上海农商银行董事长冀光恒就表示,上海农商银行正在制定上市计划。北京农商银行2015年的董事会工作计划中也提及,“以IPO工作为主线,深入推进资产确权、股份清理等基础工作,深入研究IPO路径,积极准备IPO相关事宜”。在完成改制后,公开发行上市已成为更多农商银行的首要选择。

从“小而土”转向“小而美”

实际上,农商银行走向资本市场目标已经有了相当长的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10年前,但直到2015年包括贵阳银行、上海银行等在内的城商行过会后,才“轮”到了农商银行。

漫漫IPO之路,是什么让农商银行如此坚持不懈地等待?通过上市及时补充资本金,提供外源性资本补充工具,丰富融资渠道,无疑是直接原因。

“近两年农商银行资产的环比增速呈明显下降趋势,业务增速下降和盈利增长放缓将成为新常态。这就要求农商银行尽快打破路径依赖,主动转变发展方式,由竞速做大转向谋求做强,由谋求中短期利益转向追求长久发展,努力实现速度、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统一。监管部门要落实对农商银行的资本监管硬约束,确保资本充足率持续达标,继续推动农商银行实施新资本协议,支持农商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改善资本结构,努力实现资本占补的动态平衡,增加涉农信贷资金来源。”中国银监会农村金融部主任姜丽明这样表示。

但上市的意义绝不仅止于此。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认为,农商银行多年来坚持上市的背景是,农商银行由农村信用社改制组建而来,股东众多、股权较为分散,历史形成的不良资产包袱沉重,在经济下行、企业经营状况恶化的形势下,股东的贷款容易出现风险,这对农商银行股权稳定性和贷款风险防范都是大挑战;农商银行主要活跃在地域经济中,尤其是城乡经济体中的农商银行比全国性商业银行显得“土”了很多。它“土”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业务结构单一、盈利模式单一等等。在当前经济下行、融资体制转型、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农商银行受到的冲击更大,也更亟须通过上市谋求充实资本金,谋求业务转型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研究员穆争社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农商银行上市有助于农商银行修复资产负债表,也可以倒逼经营管理不规范、治理结构失衡的农商银行,合法合规经营,规范内部运作,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还能提高农商银行品牌影响力和股东价值。借助良好的市场美誉度,农商银行可以低成本获得更多客户资源,这对农商银行实现业务多元化、拓宽经营格局,加快转型发展,进一步做强做优,更好地服务‘三农’,具有深远意义,从而达到农商银行‘小而土’向‘小而美’转型的目的。”

深耕“三农”不变色

市场一直关注农商银行上市后是否会改变其服务地方经济尤其是服务“三农”的方向。从首家在港上市的重庆农商银行来看,上市在助推其向现代银行方向转变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它的资本实力,为后续支持“三农”、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了更有力的资本支撑。

“这几年,我们从农信社改制为农商银行,从地方银行变成了H股上市银行,但无论怎样改革,我们始终坚持‘改名不改姓、改制不改向’,服务‘三农’、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不会变。”重庆农商银行负责人如是说。

重庆农商银行将支农产品创新作为撬动“三农”发展的关键,成立以来先后推出支农品种50余个,数量超过改制前57年的总和,形成了从传统农户到农村各类市场主体,覆盖信用、保证以及各类抵质押担保方式的比较完整的产品链,有力破解了农村“贷款难”问题,探索出了一条有效满足“三农”需求、有力控制风险的支农新路径。

“农商银行长期服务于‘三农’和中小微客户,在漫长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这一路径,其战略定位已自然地与其他商业银行形成错位,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战略转型成本。无论何时,农商银行都要毫不动摇地继续坚持这一战略定位,克制因改制后资本实力增强而出现‘脱农’‘脱小’冲动,明确发展方向,坚守战略底线,将县域农村作为大基础、大后方、大蓝海牢牢抓在手上。”青岛农商银行董事长刘仲生深有感触地表示。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