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和增长成为经济工作重点。如何有效地促进经济的快速复苏?上海和平台企业阿里巴巴近期在“五五购物节”中的合作尝试,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启示。
上海的“五五购物节”是市委市政府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而采取的一项重大创新举措,重点是以政策和活双轮驱动,强力释放消费需求。通过在线新经济来促进新消费是其中的重点。此次购物节,阿里巴巴全线参与,淘宝、天猫、聚划算、支付宝、盒马、饿了么、口碑天猫超市等平台纷纷推出相应举措,计划为上海消费者节省20亿。今后两个月,阿里还将继续推出大力度促消费实招,发挥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独特优势,力促新消费需求全面释放。这是4月阿里宣布重启“春雷计划”后在“创造新供给、激发新需求、促进新贸易”上的新实践。
为什么要大力推进消费?因为中国具有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9%,刺激和促进消费对经济复苏和GDP增长都非常重要。在这一过程中,平台企业充分发挥积极性,可以有效地帮助城市消费聚人气、聚商气,创造性地激发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进而助力提振市场信心。
“五五购物节”既是上海市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的重要节点,也是上海商业加速数字化转型、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契机。
从上海的角度看,数字化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一环。数字基建在复工复产、经济恢复和企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上海如何加速数字化转型,把握“后疫情时代”的机会?一个重要的抓手就是发展数字经济,整合政策、平台、技术和人才资源,深层次激活每一个商业单元的潜能。如果我们把上海视作一个大的城市平台,那么这个城市发生的所有交易或商业活动,都包含了信息交互、商品或服务的交换以及货币交换这三者。信息交换是商品或服务交换的前提,平台参与者在交换信息后,通常会继续在平台上或者线下进行商品或服务的交换。伴随商品或服务交换的,是货币交换。上海和阿里的合作,是平台效应的双重叠加。这种机制可以形成更高效的资源配置,促进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进行信息、商品或服务以及货币的交换,进而产生新的增长动力。
从阿里的角度看,在上海大力推进数字商业基础设施建设亦非偶然。上海汇聚资源、孵化机会的能力,正是阿里实现技术与商业结合的大平台。2015年,阿里巴巴就与上海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围绕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城市、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智慧健康、社会信用体系等领域开展合作。2018年,阿里巴巴再次与上海市开展高规格战略合作,进一步加大在上海的投资力度,推进阿里虹桥中心、浦东支付宝总部、黄浦蚂蚁财富总部和新零售产业加快建设,推动智慧物流枢纽节点等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基于这些深度合作,阿里参与“五五购物节”并发挥显著作用,是水到渠成的结果。5月5日当天,上海消费者在淘宝天猫的消费金额同比去年增长170%;另一方面,在淘宝天猫做生意的上海商户也从平台获益,5月1日到5日,它们获得的生意已达百亿级。这些数据不是偶然性的结果,而是长期投入、扎实耕耘的结果,更证明了数字化的商业基础设施可以成为发掘城市经济新增长点的一股推动力。
从全国的角度看,以数字经济助推城市的数字化转型成为经济增长的新热点。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4月9日《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培育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
一方面,以大都市圈和城市群为代表的城市化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劳动力等在内的生产要素也逐步向这些区域集中。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对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至关重要。另一方面,根据联合国2019年的数字经济报告,数字经济在全球GDP中的占比仍然较低,而在信息和通讯技术部门的附加值中美则合计占比超过全球的40%。发展数字经济是所有经济体的优先战略。
而上海的“五五购物节”提供了一个城市数字经济战略的良好示范。政府大手笔搭建创新场,强化政企联手,联动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平台企业深度参与、最大限度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力,有效地实现了促进市场潜力释放、提振信心的目的。
“五五购物节”不是一个脉冲性质的短期活动。我们应该站在数字经济发展和区域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分析,并深入思考其中体现的合作范式,从上海热闹的五月中看到一个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城市经济的样本。(作者:上海财大数字经济研究中心钟鸿钧)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