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天津滨海网>资讯频道 > 国内 > 正文
乡村振兴需要强有力的“带头人”
2021-07-01 11:29:15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村(社区)是社会治理中最基础的单元,乡村振兴也需要强有力的“带头人”,因此,村(社区)党组织如何发挥领导作用至关重要。高明狠抓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贯彻落实,有效推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统计数据显示,在高明目前村(社区)“两委”班子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78.45%,比上届提升26%;平均年龄39.6岁,比上届下降3岁。具有外出经商、退伍军人、政府聘员等工作经历的占比44.7%,队伍结构与综合素质实现显著提升。

从现有年龄结构上看,“两委”班子的“后浪”力量持续发力,高明目前村(社区)“两委”委员中,“80后”占比59.5%;77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有26人是“80后”,占比33.8%,其中有2人是“90后”,形成了老、中、青合理搭配的梯次结构。

年富力强、有文化有思想、敢闯敢干敢担当的党员干部,正为高明乡村振兴输入新鲜“血液”。

引领发展

退伍兵打造革命老区“网红村”

走在更合镇小洞村宽敞整洁的村道上,错落有致的民居、清澈见底的池塘、风景秀丽的公园不时映入眼帘,展示着乡村振兴示范村的风貌;革命烈士纪念堂前红旗招展,石碑耸立,苍柏掩映,让人肃然起敬。

这个地处佛山西部群山中的小村庄,近两年激活自身的红色资源,打造富有浓厚本土乡村韵味的“红色步行博物馆”,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尤其今年,前来参观学习的各种团体更多。

小洞村党委书记陈敬培是促成小洞村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推手”。

“80后”的陈敬培早年当过兵,还在荷城经营着一家公司。他一直很关心村里的发展,2016年在村里老书记和村民的支持下,陈敬培开始进入村党委工作。

了解小洞村存在的问题后,抓好基层党建工作,为基层党组织注入“新生力量”,全心全意做实事的想法,便刻在了陈敬培的心上。

“造福村民的重心是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陈敬培说。依托丰厚的红色资源,小洞村党委开辟乡村新型发展之路,通过组织学校春秋游、企业拓展训练、党员教育轮训等形式,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外来参观游客重走革命足迹,大大提升了红色小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019年,小洞村成为高明区首批4个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之一。目前,还正准备申报国家3A级旅游景区。

陈敬培表示,将以红色资源为基础,引入文旅项目及企业,发展观光旅游、民宿产业等,让小洞村的土地充分流转起来,进一步提高村集体的收入,让小洞村村民享受到更多村中发展带来的红利。

同时,小洞村“两委”班子成员均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并正在修读经济管理、土木工程等本科学位,将用更强能力带动小洞村蜕变。

在更合镇高村村,38岁的退伍军人陈国星外出经商有所成就,近年来对“三清三拆三整治”等村中事务也大力支持,得到村中党员和群众的认可。去年年底,高村村党委本着“年轻人带来新发展”的初衷积极动员其参选,更合镇党委政府也多次上门做工作,陈国星最终顺利当选为新一届高村村党委书记。

“随着美丽高明大行动深入开展,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全面铺开,高明农村在近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陈国星说,如今周边很多村发展得很好,很多人喜欢回村居住,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的家乡也被人向往。

在高明的农村,像陈敬培、陈国星这样年轻有为的党员干部正变得越来越多。

调解纠纷

“贤谈”确保“小事不出村”

“可能我经常笑呵呵的,让人觉得比较好说话吧,所以大家都愿意让我来做调解。”1984年出生的李贤斌笑着说。

李贤斌不仅是更合镇白洞村党委书记,还有一个个人工作室。今年3月,更合镇首个个人品牌调解室——白洞村“贤谈”调解工作室正式挂牌,团队成员由白洞村“两委”干部、工作人员和辖下10个村民小组的党员干部组成,目前共有16人。

李贤斌是高明区招录的第一批专职调解员。2015年7月,他就开始担任白洞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调解员。凭借着锲而不舍的敬业精神和公平公正的人民调解员形象,他的工作逐步得到了村民的认可。2019年,他被推选为白洞村党委书记,并担任该村调解委员会主任。

工作室刚成立,就迎来了一个大难题。由于白洞村旺田村民小组的历史遗留问题,部分村民侵占集体资产多达30多处,村民意见大,6年来矛盾纠纷较突出,村民迫切要求解决。

李贤斌带着调解团队多次到村中了解情况,及时召集村民代表开会,先统一思想,后落实解决方案,从容易沟通的群体入手,分批说服侵占山地的村民,最终侵占集体资产的村民都签订了归还协议,使长时间困扰群众的问题得到解决。

3月以来,工作室积极回应群众需求,主动介入办理调处山林土地争议、邻里争议、婚姻家庭争议、侵占集体土地争议等各类案件,共成功调解了11宗矛盾纠纷。

“社会的平安稳定是乡村建设的基础,要始终将人民调解工作贯穿各项重心工作当中。”李贤斌表示,接下来工作室还将通过“传、帮、带”的方式,把调解工作经验传授给年轻干部,通过“党建+调解”的模式,带领年轻干部一起参与到排查化解辖区矛盾纠纷工作中,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明城镇新岗村步洲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莫敏基也是调解的一把“好手”。他曾是明城镇明西村的专职调解员,“有矛盾,找基哥”是明西村不少村民遇到纠纷时的第一个念头。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莫敏基深知,在农村基层调解工作中,村民的信任最重要,平时与村民打好关系,才能更好地在矛盾双方之间扮演沟通桥梁的角色。为此,他每天都主动和村民拉家常,多年扎根基层,让他渐渐成为村民们熟悉的“基哥”。

据统计,2015年至2020年,莫敏基合计参与、协助调解辖区矛盾纠纷395起,调处成功388起,成功率达98%。此外,莫敏基还成功为村集体收回被拖欠的承包款和租金十几万元,收回鱼塘山地43.8亩。

他把过去在明西村建立的“法律明白人”的做法和经验带到了步洲村民小组,发动组建步洲村民小组“法律明白人”志愿服务队。目前,“法律明白人”志愿服务队成员已达35人,驻村工作队成员、村中党员和乡贤都自发加入。

高明积极探索调解工作品牌建设,通过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在李贤斌、莫敏基等党员干部的带动下,更多党员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搭建起与群众沟通的桥梁,推进人民调解工作的创新发展,着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服务社群

外来媳妇募资建起幸福“逸”站

更合镇白石村党委书记冯晓路是高明区近年来首位女性村书记。冯晓路是一名河南姑娘,2006年到更合镇当幼儿园老师,后来和白石村的一名小伙子相识相知并结为夫妻,成了一名外来媳妇。

白石村距离高明中心城区40公里,白石工业园聚集了许多大型厂企,工人以外来工居多,白石村也由此成为更合镇人口最多的一个村。冯晓路在这里组建了高明区首个镇级的外来务工人员艺术团,为务工者架起一座融入城市的桥梁。

2019年7月,白石园区党群服务中心投入使用,成为高明首个工业园区党群服务中心,服务覆盖园区42家企业,职工共计过万人。冯晓路成为服务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她的职责主要是针对园区职工子女开展服务。

根据孩子的成长需求,冯晓路和同事在今年暑假开展暑期职工子女系列活动,如举办夏令营、兴趣班、进行托管照顾等,为园区职工子女提供优质的服务,为党员、群众解决后顾之忧。

良好的群众基础,让冯晓路当选为白石村党委书记。由于曾任荷城街道党校项目主任、区总工会兼职副主席,她经验丰富,对开展党建工作有思路、有特色、有亮点。

白石村陀柳村民小组“八字路”是一宗长达10年的邻里矛盾,困扰村民出行,此前村委会和相关部门多次介入上门调解,但都没能解决。秉着便民利民、诉源治理、就地化解的理念,冯晓路带领村“两委”干部联同驻村团队的工作人员上门走访当事人,现场办公调处纠纷。

她充分发挥自己曾是社工人员的专业优势,把准“脉”,精准开出解决问题的“处方”,最终促成当事村民各退一步,与村党委达成共识,并用一个上午时间使道路恢复畅通,彻底解决了困扰村民多年的出行问题。

了解到陀柳村民小组独居长者用餐难后,冯晓路主动争取各方资源,仅耗时两天就发动乡贤募集了11.8万元资金;同时撬动联点挂钩单位高明区教育局、区慈善会、更合镇党建办、周边企业等资源,共募集资金约30万元,以陀柳村民小组党群服务站为依托,打造了幸福“逸”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创新探索“党建引领+政府主导+慈善资助+社会支持+村民自付”的联合运营发展方式,每日为60名符合条件的长者提供午、晚餐。对行动不便的服务对象,村中党员志愿者还提供配餐上门服务。

据冯晓路透露,接下来,白石村党委还计划组建一支农村养老服务队,以“配餐员+社工+义工+基层工作员”的服务模式,进一步将幸福“逸”站打造成为拓展新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平台。(盛正挺叶能军)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