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16日,A股五大上市险企发布了未经审计的今年前五月保费数据,行业并不乐观的数据也让保险板块指数连续数月下跌。
数据显示,截至到五月末,中国人寿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864亿元,同比增长4.49%;中国平安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610.82亿元,同比下降5.66%,其中平安产险、寿险、养老险、健康险保费分别为1091.26亿元、2359.61亿元、109.14亿元和50.81亿元,分别下降8.81%、4.19%、14.43%和增长25.12%;中国人保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817.60亿元,同比增长0.37%;中国太保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887.82亿元,同比增长5.16%,而在5月单月,太保寿险保费同比增长不到1%,产险保费则下降超过3%;新华保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826.72亿元,同比增长4.64%。四正一负的保费表现体现了经受疫情考验的保险市场仍未“恢复元气”。
“寿险保费仍承压,健康险总保费增速延续收窄。保费承压主因在于两方面:一方面,行业新旧重疾产品转换后,客户透支等问题仍需消化,新重疾产品销售表现不佳;另一方面,疫情及收入不确定性导致消费者对保险购买相对谨慎,产品供需存在偏差。在产险方面,车险综改影响尚未见底,短期内保费增长、承保盈利仍有下探空间。”对此,国盛证券研究员马婷婷分析指出。
不过,在诸多业内人士看来,负债端不及预期是保险业短期内无法回避的问题,但下半年或许有望好转。与此同时,受到业绩数据影响,保险板块估值已经到达相对低点。
多因素致行业告别高增长
对于已经走过二十多年高速发展的保险业而言,疫情的爆发只是一剂催化剂,而诸如人身险市场回归保障、车险业综合改革拉开序幕、其它显性的隐性的市场红利逐渐消失等因素,都让行业告别了以往双位数增长的时代。
“如果单看前五月上市险企的保费收入构成还没有那么糟糕,但5月单月,上市险企保费收入是呈现负增长态势,五家上市险企单月保费收入均出现下滑,寿险方面,新华保险、人保寿险同比下滑幅度最大;产险方面,同比降幅最大的是人保财险、平安产险。个险新单销售乏力是寿险公司保费收入同比大降的主要原因,代理人大军的产出不及预期,各家保险公司也都在想方设法来改变现状。”6月17日,长三角地区保险行业协会负责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而上海一家中型寿险公司营销总监谢明(化名)则在受访时坦言,以往贡献“半壁江山”保费的代理人队伍,从去年开始在营销方式上也都面临着困难。比如在健康险市场,各地普惠型产品开始替代商业保险公司的产品,以往商业保险公司可能要数千元保费的保单,现在只要百元左右就能获得同样的保障;此外,万能、投连产品对于保费拉动的效应不可忽视,但这两类产品已经消失了数年;第三,疫情的影响还没完全退去,而养老年金型险产品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明显。
不过,本报记者也了解到,华金证券行业分析师崔晓雁在发布的最新研报中指出,当前利率下行也给人身险公司带来很大的困扰。
“我国人身险公司以利差为主要盈利来源,决定了公司经营与利率走向高度相关。中国人寿曾披露过2004-2012年利润情况,其利润中利差占比在75%—115%之间波动。2016年起保险业向保障回归,险企对利差的依赖性有所降低。但近几年行业转型承压下,对利差依赖度有所提升,平安新业务价值利源中,利差在新业务价值占比依然不低,2020年达40.7%,即便长期保障型产品中利差占比也达28.5%。其中,资产负债久期缺口是利率风险的关键,利率下行侵蚀内含价值,新业务价值亦可能缩水。”上述研报分析称。
扭转颓势需靠改革
事实上,上市险企保费数据的不佳也是全行业的写照,而A股保险板块也真实反映了市场的预期。记者统计发现,截至6月17日,保险板块指数收报于1108.92点,当日下跌1.09%,而自今年以来,保险板块指数下跌幅度达到26.65%,而同期上证指数则基本保持平盘。
对于如何扭转市场颓势,国泰君安非银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刘欣琦表示,上市保险公司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增长压力延续,核心原因依然是粗放式发展的保险代理人渠道难以满足认知日益提升的客户需求所致,保险代理人队伍发展如何转型、升级,需要行业共同思考。
“二季度以来,原有的粗放式渠道模式下保单销售难度不断加大,造成保险代理人脱退严重且增员困难的恶性循环。在此背景下,部分保险公司通过短期改变产品策略来维持代理人收入稳定和保费增长。短期灵活的产品策略为保险公司赢得渠道改革的时间,而走出寿险发展瓶颈的根本依然是坚定渠道改革。”刘欣琦称。
对于寿险业的改革,中国平安已经走在前列,就在此前不久,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在2021年寿险高峰会上讲话时表示,对照新时代要求,反观自身,认识到寿险业过去模式的老路是走不远的。近年来平安寿险总体上保持了较好发展,但也清醒地看到,寿险在经营、管理、营销、服务等各方面暴露出了不少问题,“重规模轻品质,重短期轻长期”,过于追求业务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忽视了对业务品质、服务质量的要求,客户满意度下滑,客户投诉率上升。表面上是经营管理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价值观出现了偏差。无论从外部环境还是内部发展看,平安寿险的第三次改革都已是刻不容缓、别无选择。
对于未来市场的发展,光大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表示,尽管5月保费收入持续承压,预计6月新单有望弱复苏。光大证券认为在人身险方面,重疾险需求提前释放影响接近尾声,预计6月总体新单有望实现弱复苏,后续需持续关注新单改善情况;财产险方面,由于2020年同期乘用车销量显著回暖带来的高基数,预计2021年Q2车险增速将承压,车险综改促进市场优胜劣汰,长期将利好龙头企业。
此外,也有券商分析师开始积极唱多保险板块,其中一大要因是保险板块估值正处于绝对低位。
此前太平洋证券发布研报称,当前保险板块估值仍处于绝对底部。从基本面来看,虽然寿险负债端持续承压,新业务价值增长乏力,但头部保险公司仍在积极推动改革,相信改革阵痛期过后,业绩将不断改善。当前估值已经较为充分反映悲观预期,向下空间小,龙头公司优势仍在,性价比高。
兴业证券分析师傅慧芳也认为,对于险企负债端不必过度悲观,估值已充分反应了不利因素,静态负债端改善,继续看好保险板块估值修复。目前上市险企对应2021年0.57-0.86倍PEV,远低于中枢,对于不利因素反应的已较为充分,并且目前市场对于险企NBV增速等核心指标的预期已经相对较低,很难出现进一步低于预期的情况。(胡金华)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