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如有一位长期失能、需要子女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照顾的老人,那么子女家庭往往需承受着精神和经济上的双重压力。为解决这一难题,近年来我省在泰州、南通等地开展长期护理险、长期照护险(简称“长护险”)试点,为失能老人家庭减负。
全省有130多万失能与半失能老人
所谓长期护理险,是指为长期失能人员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资金或服务保障的保险制度。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省卫健委老年健康处处长赵恒松告诉记者,2018年抽样调查显示,全省有重度失能、半失能131.2万人。这一群体子女要么聘请保姆居家照顾,要么将老人送至社会机构养老,无论哪种方式,家庭的经济负担都不小。通常一位老人在养老机构每月的费用平均在6000元-7000元。如果生病或有别的需求时,还需要另外支付费用。
根据泰州、南通两地实施护理险情况看,如果每天给予每床位50元-70元护理险补贴,一个月可减轻家庭负担1500元-2100元,再加上医保每月可报销2400元-3600元床位费,那么家庭实际支出平均在2000元左右,家庭负担则会大大减轻。而且专业机构护理老人比子女更为专业。
长护险缓解失能人员经济负担
泰州、南通是我省最早实施老人长期护理险的试点城市。泰州市卫健委老龄办主任吴永鹏介绍,2019年9月1日起泰州开始实施市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长护保险基金采取个人缴纳、医保统筹基金划拨、财政补助等方式多渠道按年度筹集,同时接受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慈善机构等社会捐助。
长护险在筹资标准上,去年为每人每年80元,其中个人缴纳每年20元,医保统筹基金划拨每人每年30元,财政补助每人每年30元。参保的长期失能人员可根据其自身条件和需要,自愿选择居家照护或接受定点照护机构的服务。
长期护理保险照护服务项目共28项,其中,基本生活照料包括洗发、手足清洁、助浴等服务,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涵盖灌肠、导尿、压疮护理等内容,经评估符合重度失能标准的参保人员,可根据个人需要选择不同的照护服务方式和服务项目,所需费用将由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按相应标准承担。
“该项制度实施后有效解决了重度失能人员的照护难题。”吴永鹏介绍说,政策实施前,泰州市区重度失能人员约为9000人,其中不少是终末期病人,他们生活不能自理,且经常出现感染、高烧、褥疮等家庭难以处理的病情,原来只能反复住院或长期住院,不仅医疗负担沉重,且家属长期陪床也难以承受。政策实施后,参保人员最高可享受到每月3100元的待遇补助,享受到专业机构和人员提供的护理服务。截至3月31日,泰州已累计受理长护险待遇申请9895人次,通过上门评估确定符合待遇标准5998人,累计发放长期护理保险费用3000多万元。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施后,也激发了市场对照护服务人才的需求,增加了就业岗位,促进了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专业人做专业事,老人子女都受益
南通市2015年在全国率先破题探索长护险制度,这几年逐步扩大保险的范围和受益人群,目前参保人员的筹资标准为每人每年100元。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进南通市阳光澳洋护理院时,院内的护理员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有的打扫卫生,有的给行动不便的老人刷牙、洗脸,有的帮助失能老人大小便……阳光澳洋护理院院长潘寄芳介绍,该护理院是2019年1月10日开业的,目前住在这里的150位老人,平均年龄82岁,失能占70%以上,其余都是半失能、失智老人,95名护理员一天24小时“伺候”着这些老人。
“入住费用每月为7000元,住在这里的老人多数是工薪阶层,退休工资普遍不高。”潘寄芳介绍说,申请了长护险的老人,每个月可以补助2100元-2400元,加上医保费用,能减轻不少家庭负担。今年94岁的唐建国奶奶,已入住阳光澳洋护理院两年多。唐奶奶老伴去世得早,儿子移民美国,女儿、女婿也有一大家人要照顾,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照顾她。以前唐奶奶一直请保姆在家照料,可前年老人在家摔了一跤,跌断了股骨,保姆照料不专业,搬进护理院后得到了较好的照顾。
据介绍,南通长护险保障范围从市区扩大到农村,保障人群从重度失能扩大到中度失能、失智群体。全市714.88万参保人员中,得到照护的80岁以上失能人员占总数的64%,年龄最大的108岁。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