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推动外贸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建设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是培育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等竞争新优势的有效途径,是助力提升产业贸易融合、推动外贸转动力调结构的重要举措。本报从即日起刊发系列报道,展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的创新探索和建设成效,探讨基地建设如何助力提升外贸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
“到2025年,基地装备制造总产值力争实现300亿元,装备制造进出口总额力争实现5亿美元。”在获批成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后,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装备制造)的发展目标更为明确。
基地将立足特色优势、聚焦资源要素,实现重点产业的核心技术、关键环节突破,并深化与欧盟、日本等国的产业化合作,紧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培育壮大一批市场主体、打造一批优质品牌,畅通产业链条和经济循环,实现高质量高速度发展。
装备制造优势突出
依托智奇铁路设备、太重轨道交通、天地煤机、太重煤机等企业形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装备制造)的装备制造产品特色突出。目前,基地已集聚装备制造特色产品生产企业27家,其中规上企业17家,上市企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2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1家,省级智能制造试点企业1家。
基地拥有多家龙头企业,太原重工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公司从事轨道交通车辆关键零部件研发、设计、制造和服务,是目前国内外唯一能同时生产轨道交通用车轮、车轴、齿轮箱及轮对的重要基地,也是全国首批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的企业。公司不单产品过硬,产品咨询、产品设计开发等服务也极具优势,已与20多家境外代理机构开展合作,包括亚洲能源国际有限公司、斯里兰卡Lamurep International Ltd.、Value Creation Initiatives LLC等。
多点创新破局发展
基地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的加快推进、市场主体的培育壮大和优质品牌的建设打造。
依托基地的装备制造产业优势,“加快推进技术创新是推进基地创新发展的有效举措。”谈及基地的创新发展路径,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创新发展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基地将依托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山西研究院、山西高等创新研究院、清华大学山西清洁能源研究院等研发“外脑”,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提高优势产业关键装备、核心元器件和关键材料的自主化程度。
整合公共技术服务资源,建立健全技术共享机制,也是高效推动技术研发的有效方式。基地采用管委会与企业共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技术开发、技术转移、工业设计、检验检测、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协同创新、信息化应用、设备共享等公共技术服务。
如何培育壮大一批市场主体?聚焦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六新”突破,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是有效途径。基地将综合运用土地、金融、科技、人才、知识产权等政策,协同支持产业集群建设、领军企业培育、关键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高新技术企业持续涌现、领军企业顶天立地的发展格局,推动产业梯次队伍差异化发展。
“优质品牌的培育也很重要。基地将在煤机及煤化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装备、生物基新材料、碳基新材料、特种金属材料等优势产业领域集成创新,扶持发展精品名牌,向智能制造模式转变,引导企业开展相关行业技术标准国际认证,优化先进装备及新材料产品出口结构,打造全国重要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全国重要的煤机装备制造基地、国际一流的重型装备和特材生产基地。”上述负责人表示。
在提升招商引资水平方面,该基地坚持“转型为纲、项目为王”,对标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经验,优化招商引资的硬件和软件环境,构建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立体招商体系,组建招商引资专家库、聘请招商引资专员、建立招商“双跨”机制、建立产业链招商图谱,构建具有较强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新兴产业政策体系,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和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六最”营商环境,打造高端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我们还将深化推进开放合作,立足区位优势,以‘中德技术合作产业示范园区’为引领,加快推进国际化产业合作园区建设。”上述负责人表示,基地将加强与南方及沿海等创新资源集聚、开放前沿地区合作,积极“北上”融入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东进”对接长三角经济带,“南下”携手粤港澳大湾区,加强与中部省份、沿海省份及周边省份的合作,打造区域创新中心,以离岸创新等模式承接产业转移,探索新的区域合作模式。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