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天津滨海网>资讯频道 > 财经 > 正文
中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经济呈现四大亮点
2021-03-17 09:30:0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

3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在会上介绍了今年1-2月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总体来看,1-2月份,各地区各部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持续显现,工业和出口较快增长,投资和消费稳步恢复,就业和物价总体稳定,基本民生保障有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宏观指标处于合理区间。

经济呈现四大亮点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2019年同期增长16.9%、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比2019年同期增长14.1%、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48万人、货物进出口总额54418亿元……今年1-2月份,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取得了“开门红”的好成绩。一些重点指标即使与2019年1-2月份相比,也实现了良好增长。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表示,今年1-2月份经济运行的总体特点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生产需求持续恢复,工业生产、服务业、市场销售、固定资产投资等均保持增长;二是就业物价总体稳定,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5.5%,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2%;三是创新动能稳步增强,1-2月份高技术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长13%,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新产品的产量两年平均增速达到30%以上;四是市场活力继续提升,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50.6%,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51.4%,都连续12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

“从主要指标的增长情况来看,同比指标呈现大幅增长,这是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和基数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这些数据综合判断,经济总体上处于恢复进程中。”刘爱华表示,今年以来,疫情防控措施有力,宏观政策实施有效,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得到巩固和拓展,支撑经济稳定恢复的积极因素累积增多。同时,世界经济缓慢复苏,主要经济体的制造业景气度回升,也带动了中国出口快速增长。

消费就业压力仍存

虽然经济循环日益畅通、市场预期不断改善,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国际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部分领域依然存在压力,需要持续发力。

“接触性消费潜力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比如餐饮消费还是受到一定影响。”刘爱华举例说,1-2月份,商品零售两年平均增长3.8%,餐饮收入下降2%,说明餐饮消费还是受到局部地区的聚集性和散发性疫情影响,消费潜力尚未完全释放。

投资方面,今年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两年平均同比增长1.7%。相比之下,在投资领域制造业投资目前恢复较慢,两年平均下降3.4%。“这也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企业投资能力的恢复、投资信心的恢复,疫情防控的压力依然存在。加之外部的环境还比较复杂严峻,所以制造业投资恢复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刘爱华说。

在谈及2月份的城镇调查失业率比1月份略微上升0.1个百分点这一问题时,刘爱华表示,尽管这个数据主要受春节因素影响和局部地区疫情的影响,但总体上看没有改变从去年年初以来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的大趋势。“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支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壮大,各种各样的灵活就业模式层出不穷,这些都有利于带动就业岗位的增加。”刘爱华说。

有望延续向好势头

1-2月份宏观经济数据,能为研判全年中国经济走势提供哪些参考?

从趋势上看,今年1-2月份主要指标不管从同比增速来看,还是两年平均增速来看,都延续了2020年二季度以来的稳定恢复态势,这种延续为中国经济的持续恢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要素支撑看,中国经济的物质基础比较雄厚、产业体系完整、市场空间广阔、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日益彰显,是应对各类风险挑战、支持经济持续恢复的信心所在。

从政策支撑看,中国强调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要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要继续为企业纾困,政策保持延续性,不急转弯,根据具体的形势变化进行调整完善,促进经济基本盘的稳定。

与此同时,各界对2021年中国经济的表现也普遍持积极态度。

埃森哲在一项最新调研中发现,得益于疫情防控和经济企稳,中国企业的预期最为乐观,对于达成年度增长目标最具信心。塞尔维亚亚洲国家合作中心主任斯帕斯奇表示,在全球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已成为稳定全球经济,促进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自己对2021年中国经济的表现有更高期待。

“尽管当前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还是比较多;国内疫情防控的压力犹存,经济恢复的基础还不太牢固,但是支撑经济稳定恢复的有利因素是比较多的,经济有基础也有条件延续恢复的态势。”刘爱华说。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