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工作九年第一次在这儿过年,妈妈从老家寄来了十几箱快递,有核桃糕、咸菜,大都是家乡特产”“新疆人留沪,冰箱里塞满了新疆的牛羊肉、椒麻鸡”“收到了老家的炸豆腐、炸肉、香肠,妈妈做的年糕,自家榨的核桃油,都是爱的味道”“爸爸妈妈特地给我寄了家乡味道的肉丸,这才有过年的感觉”……春节临近,不少就地过年的年轻人在社交平台上纷纷晒出来自家乡的“年货”,“妈妈的味道”不时冲上热搜,让人心生暖意。
与此同时,不少城市的老字号特产也“跨省”发往全国各地。以北京为例,今年北京稻香村线上渠道销量环比增长135%;吴裕泰线上订单同比增幅超过500%,茉莉花茶新春礼盒成为消费者的首选。数据显示,元旦以来,从北京市发出的异地订单量比去年同期增长52%,稻香村京八件点心礼盒、天福号酱肘子、全聚德羊肉和同仁堂白燕盏等销量不断走高。
一边是家乡寄来的爸爸妈妈的味道和乡愁,一边是就地过年的人们寄往家乡的“牵挂”,这一来一往之间,是年味,是思念,是满满的爱意。一直以来,春节都是中国人最重视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喜庆里,除了辞旧迎新的意头,更多的喜气源自团圆的氛围。但今年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不少人选择就地过年。家乡虽然回不去,亲人虽然不在身边,但年货随时抵达,亲情不曾缺席。
就地过年来得有点猝不及防,但依然能做到井然有序、年味不减,体现出的是中国经济滴水穿石几十年形成的巨变和进步。“妈妈的味道”之所以能够跨越千山万水让孩子们享用,离不开强大的物流体系支撑——2020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突破800亿件;“十三五”期间,邮政快递业构建起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网络体系,规模不断扩大,快递业务量和快递业务增速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孩子们的心意”之所以能通过网购快速实现,离不开强大的数字建设支撑——我国目前已累计建设5G基站超过71.8万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
年货采办的变化,不仅源自强大的硬件支撑,也源自数字经济带来的消费潜力的充分释放。2020年,我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9.8万亿元,逆势增长14.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24.9%,我国连续8年成为全球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2021年刚开场,数字经济亦表现不俗——由商务部会同多个部门和单位共同指导开展的“2021全国网上年货节”,自1月20日启动后,10天的全国网络零售额达3441.1亿元。
数字经济时代,不只买年货有新气象,拜年的方式、过年的方式亦有新变化。如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视频聊天,相隔再远也能“见屏如面”,感受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温情。各地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等公共文化场馆春节期间将开展线上服务,云剧场、艺术直播、年俗讲座、网络诗词大会、非遗过大年等“数字文化大餐”也让年味更丰富、更多样。
在随时通过社交软件交流的更多问候里,在五花八门的年货承载的更多牵挂里,在线上活动的更多精彩里,数字经济赋予了春节不一样的年味,新年有了新的过法,但温情不减、思念不减。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