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光明日报》刊发的评论文章《警惕耽改剧把大众审美带入歧途》引发争议。文章陈述了放任耽改剧流量化、商业化的两个危害,首当其冲的是人生观、价值观处于关键塑造期的青少年,次生灾害是耽改剧跟风创作容易引发功利心态,最终会对主流文化和主流价值产生冲击,将大众审美带入歧途。继而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方面要做减法,行业主管部门要继续加强宏观引导,另一方面还要做加法,做大影视精品供给侧增量。
“耽改剧流量化、商业化”的前提是否成立?2021年登记在案的耽改剧有59部,出演男演员达118位之多,被网友们戏称为“耽改101”。另据《半月谈》数据显示,仅晋江原创网上就有超过60部耽美小说正在或已完成影视化筹备,称其为“扎堆”也不为过。这和几部爆款耽改剧和影视行业疲软不无关系,腐女文化等亚文化题材成为“新赛道”,“十年演戏无人知,一朝老婆天下闻”,耽改剧俨然成为一些人剑走偏锋、投机取巧的“捷径”。
耽改剧扎堆最大的问题,首先是数量过多。电视剧题材没有原罪,但有大众小众之分,某类电视剧总体应当尽量如实反映客观世界整体,避免将少数呈现为多数、误导人们对现实作出错误反应。资本助推下,本来属于小众圈子的亚文化被推入大众视野,当作“主流”文化认知,容易引发受众跟风模仿。有青少年认为“两个男的谈恋爱多酷啊”,甚至把“男男才是真爱,男女只是繁衍后代”当作个性签名,难道和电视剧对相关题材过度消费没有一点关系?
倡导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宏观引导,并不意味着否定耽改剧题材,有些人大可不必先假想个“一刀切”靶子,再用“文艺需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批驳。的确,个人审美自由,选择看什么自由,但耽改剧无序井喷真的是自发行为吗?应该清醒认识到,耽改剧扎堆是资本外界干预的结果。等这个赚钱的“风口”过了,谁来收拾残局?(维辰)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