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宜宾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提出,2021年确保全市GDP突破3000亿元,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到2025年,全市GDP突破4500亿元,力争达到5000亿元,建成成渝地区经济副中心。
水路交汇,贸易四达,宜宾地处川滇黔接合部战略要地,金沙江、岷江、长江三江交汇而过,居于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区、金沙江下游沿江经济带叠合部,国家南北干线和长江东西轴线在此交汇,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依托城市。
创新引领 做优产业稳外贸
宜宾发展蒸蒸日上。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宜宾三江新区的先后设立,给宜宾经济发展带来新优势、新动能、新支撑,为进一步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动能。
对于宜宾商务未来的发展,宜宾市商务局副局长范洪斌表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是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战略指引和根本遵循,为宜宾商务发展带来了机遇,为推动商务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十三五”以来,宜宾市坚定实施“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积极推进老工业城市振兴发展。一是做强“一轮”传统产业,推动以食品饮料、化工轻纺、能源开采为代表的产业稳步增长。宜宾通过深入挖掘外贸潜力产品培育一批自营出口企业,酒、烟、茶、竹等诸多当地特色产品正迈开步伐走出国门。
二是聚集“一轮”新兴产业,加速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锂电新材料等产业发展壮大,使宜宾成功获评“电子信息(智能终端)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作为宜宾发展的首个新兴产业,在对外贸易上,智能终端产业展现出强劲的活力,撑起全市外贸总额的半壁江山。今年上半年,宜宾市53家智能终端企业实现进出口总值65亿元,增长46.9%,占全市外贸总值的66.7%。
宜宾作为拥有长江黄金水道的港口城市之一,在四川南向开放历史机遇下,成为面向东盟、走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在长江经济带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发挥着重要节点作用。
与此同时,宜宾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川滇黔接合部区域对外开放高地。“十三五”期间,综合保税区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机电产品)获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十三五”时期,宜宾外贸进出口总额巨幅增长,由58.96亿元增加到183.04亿元,年均增长24.4%;今年上半年,宜宾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97.4亿元,其中出口总值65.8亿元,居四川省第二位。
构建体系做强现代服务业
5年间,宜宾服务业飞速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7.5%上升至39.6%,由2015年的419.7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108.3亿元,年均增长8.7%,总量排位由全省第5位上升至第3位,GDP贡献力十足。
立足“十三五”,展望“十四五”,宜宾正在加快建成现代服务业强市和长江上游区域现代服务业中心。范洪斌表示,宜宾将着力构建现代服务业“5+1”产业体系,力争到2025年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在1800亿元以上,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40%。
支持现代商贸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会展经济、现代金融,加强文旅产业、夜间经济发展。借势成渝、联动川南、辐射滇黔,加快建设长江上游川滇黔接合部经济强市,鲜明提出打造区域金融中心、消费中心、现代物流中心、大数据中心、会展中心和文化旅游中心“六大中心”,推进金融聚集、消费升级、智慧创新、开放枢纽、文旅融合、生态康养“六大工程”,实施产业融合发展、集聚提升、招大引强、主体倍增、品牌培育“五大行动”。
持续强化大型专业市场区域集聚辐射能力,推进智慧商圈、智慧菜场、智慧社区建设,加快线上线下融合步伐,培育新业态,完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助推内贸流通高质量发展,致力于将宜宾打造成为渝南翼区域时尚消费新地标。
立足优势做大高质量物流产业
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是成渝南翼南向货物重要集散地、川南重要通商口岸。全市物流产业不断壮大,社会物流总额由2015年的3130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4988亿元,年均增长8.08%;物流业增加值由122.8亿元提高到260.31亿元,年均增长13.34%,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通过做强公路物流、提升铁路物流、壮大港口物流、延展航空物流,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打造长江起点航运中心,大力发展面向制造业的供应链物流、农产品冷链物流、城市配送和电商快递物流,培育一批现代化、标准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壮大物流市场主体。
范洪斌介绍,“十四五”时期,宜宾将加快大通道建设,稳定南向“宜宾-钦州”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开行北向“蓉欧+宜宾”班列,开启东向“宜宾-上海”铁水联运模式,争取西向连接中缅经济走廊通道,积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预计2025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将突破350亿元,成为四川外向型经济第二增长极。(杨 舒)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