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上,很多女孩以第一人称讲述亲身体验整容手术前后的心理和容貌变化;知乎上,哪哪不好看、怎么办的问答帖也不少见;短视频和直播中,也有通过某医美项目变美的经验分享……这些种草帖是亲身体验后的消费评价,还是披着真实外衣的虚假医美广告,谁又分得清呢?再单纯一点,有人会觉得这些“素人”比明星网红分享的内容值得信赖,根本不会想这些种草帖是不是广告。
近日,媒体调查发现,大多数分享平台上的种草帖都是由医美机构通过营销团队雇用写手写成,看似真人日记体验,其实是医美机构的虚假宣传。种草帖背后存在着一个成熟的“代写代发”市场——医美机构出价,中介牵线搭桥,写手接单,博主代发,套餐明码标价。种草帖文案很“软”,大致套路是“意识到不满意的部位带来的不良影响—通过医美项目改变—一系列好的变化”。虽然不会直白吹捧医院、医生、医美项目,但这些核心广告信息会在“变美体验”中“漫不经心”带出,因此非常具有迷惑性。
若假种草帖为“黑医美”揽客,危害就显而易见。7月15日,杭州通报网红戴某某抽脂死亡系医疗事故,涉事医院存在术前缺乏认识、术中操作不当、术后观察处理不及时等问题。像这种情况,他们自己都不能正确认识手术风险,又如何在广告宣传中告知消费者?更何况,假种草帖过分夸大变美、变自信等好的一面,对医疗资质、项目风险闭口不提,有误导消费者之嫌。一旦踩雷,消费者则面临不可逆的身体损伤甚至生命危险。况且,哪有拥有完美容貌的人呢?一边制造容貌焦虑,一边宣传医美项目,这算盘打得够响。
假种草帖只是广告内容化的一角。不止是医美领域,伪装成内容出现的软广告在任何领域出现,都会钝化消费者的风险感知,进而作出不理性的消费决策。魏则西以生命为代价提示了混杂在搜索引擎中的广告,此次媒体调查发现了社交平台上所谓“口碑”的真实面目,广告和内容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越来越难分辨。
从传统媒体时代到互联网时代再到移动互联新时代,根据消费者行为分析,广告传播正在不断优化营销策略,在当下体现为“万物皆可内容,内容皆可商业”。面对不断演化的广告渗透,消费者浏览种草帖时,应保持对广告内容化的警惕。(杨悦)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