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天津滨海网>资讯频道 > 头条 > 正文
作为好差评规则订立者——平台才是问题的关键
2021-07-13 09:37:54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

日前,安徽马鞍山市一名美团外卖小哥因为拒绝送餐时为顾客代买香烟而收到差评,尽管有站长帮忙进行申诉却依然被驳回,对此平台客服给出的解释是“申诉未成功是因为无法验证,无法判定”。7月9日,美团公众号就“骑手关心的差评申诉问题”作出回应,称在努力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产品服务体验的同时,也将不断提升骑手的配送体验,减少骑手后续沟通成本。

差评关乎平台对外卖小哥的收益考核,虽然类似的恶意差评事例此前早已有之,但设身处地想想此事中外卖小哥的不白之冤,依然能看到此事的典型性。首先,明明外卖小哥顺路替用户捎东西属于善意帮忙,并非规定的义务,然而此事中的用户,不但认为是理所当然,甚至还在下单时以“否则考虑差评”相要挟;其次,用户以“没有帮忙带东西”投诉,被平台客服核实后否决,转而以“仪表不整”投诉就通过了,等到外卖小哥申诉,却因“无法验证”被否,实在令人莫名。

表面上看,用户的恶意投诉直接影响了这位外卖小哥的考核业绩,然而,透过现象看本质,作为好差评规则订立者——平台才是问题的关键。一方面,平台规定禁止外卖小哥代买香烟这种做法,另一方面,却对用户恶意使用差评权“无法判定”。于是,本来意在反映和改善外卖小哥配送服务的好差评机制,却异化成了用户和平台无形中共同侵蚀外卖小哥正当权益空间、侵害职业尊严的工具。恐怕这才是这位外卖小哥甚至不惜为此想通过媒体报道讨个说法的主要原因。

好差评机制在一些地方异化,不止限于外卖平台。7月11日,微信朋友圈流传了一篇题为《谁剥夺了我的差评权?》的文章,提到用户遇到不满意服务和产品时“理所当然”的差评权,却在“市场运作中被悄然削弱、剥夺”。文章列举了过往公开报道中提到的“差评后遗症”:因给某搬家平台司机差评,遭遇死亡威胁;因商家迟迟不发货而投诉,卖家居然长途奔袭殴打买家;用户对店方提供服务表示不满,遭遇后者电话短信“轰炸”骚扰……结果是很多平台上“动辄99%、100%的好评率”。

同外卖小哥遭遇的差评一对比,问题就更加有意思起来:有时候用户的差评权是那么的大,另一些时候风险却又那么高;有时候提供商品或服务的一方,可以为消除差评千方百计骚扰乃至威胁用户,有时候用户也可以拿差评权来要挟商品或服务的提供方。如果说用户、商品或服务提供者,以及平台间存在一个三角关系的话,似乎永远处于不败之地的都是平台。在电商平台往往是用户申诉难,到了外卖平台,更可能是外卖小哥申诉难。可见,平台究竟会倾向于哪一方,只不过看谁对平台的现实利益更大而已。

依笔者愚见,要真正避免差评权被异化,首当其冲的要求是平台对各方正当权益一视同仁,少点揣着自身利益算计的拉偏架。(子长)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