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各地区各部门扎实推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生产需求持续恢复,新兴动能培育壮大,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企业效益继续改善,发展韧劲持续显现,国民经济持续恢复,继续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6月16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出席国新办举行的5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如是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市场销售继续恢复,网上零售快速增长。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945亿元,同比增长12.4%;比2019年5月份增长9.3%,两年平均增速为4.5%。1-5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48239亿元,同比增长24.7%,两年平均增长14.2%。
市场销售总体逐步回升
付凌晖表示,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从同比看有所放缓,主要是受到上年同期基数因素的影响。上年同期社零总额在逐步恢复,基数在走高。从两年平均增速来看,扣除基数效应的影响,5月份的两年平均增速为4.5%,比前月加快0.2个百分点。这说明,市场销售总体在逐步回升。
这一特点从以下数据中也能得到体现。付凌晖说,一方面商品零售稳定增长,其中升级类商品增长速度较快。从两年平均增速看,5月份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了4.9%,继续保持稳定恢复的态势。其中通信器材类、化妆品类、体育娱乐类相关商品零售同比增长都在10%以上。
另一方面,服务销售在改善,餐饮收入增长加快。5月份餐饮收入同比两年平均增长1.4%,比前月加快了1个百分点。其中“五一”期间,国内旅游人数超过疫前水平,旅游收入达到了疫前的七成以上。从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中可以看到,与长距离旅行相关的服务消费稳步增长,如航空运输、铁路运输等行业的商务活动指数都保持在65%以上。与居民消费相关的零售、餐饮、文体娱乐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都在58%以上。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数据显示,1-5月份社零总额同比增长25.7%,其总量显著超过2019年同期,充分佐证了中国消费市场整体的大幅度回暖,基本上摆脱了疫情的困扰,很多领域明显好于疫前的运行态势,受疫情冲击较大的线下消费也有所好转。“从结构上看,以线上零售为代表的新型消费继续保持火热,而表征消费升级的汽车、通信器材、化妆品、金银珠宝等消费品增速也都表现抢眼。”
付一夫进一步分析,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的稳定向好,叠加疫苗接种普及程度的不断提升,为消费市场的提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再加上“五一”长假的假日效应,使得旅游、餐饮、影院、酒店、航运等领域持续复苏。“伴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好转,企业经营不断改善,人们的消费信心进一步修复,再加上以数字化、信息化为核心特征的各种新消费业态蓬勃发展、海外消费的回流以及一系列政策利好的释放,都为消费市场的增长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三大因素支持消费恢复
付凌晖表示,从下一阶段来看,消费的恢复仍然有很好的支撑,主要表现在:一是就业在扩大,居民收入在增长,有利于增强居民消费的能力。二是经济在向好,整体发展恢复,同时国内疫苗率接种在提高。截至6月15日,国内疫苗接种已超过9亿剂次,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费意愿。三是随着一系列促进消费政策的实施和国内疫情防控的总体有力,价格涨幅总体温和,这些都有利于扩大消费。
付凌晖还提到,今年以来,随着经济的恢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有所扩大,但总体来看还处于温和上涨的状态。同时,国内工业品市场竞争比较充分,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上涨对CPI的传导有限。“下一阶段,与居民消费相关的食品价格总体保持稳定,有比较好的基础和条件:一是粮食生产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库存比较充裕。二是生猪产能前期对价格影响较大,生猪产能在持续恢复。5月份猪肉价格同比下降23.8%,对CPI来说是一个下拉因素。”
付一夫也对后期消费市场保持良好增长态势持乐观态度。他认为,未来,应继续推动新型消费的健康发展,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助力消费市场的转型升级,挖掘居民消费潜力,推动国民经济的更高质量发展。
基于此,付一夫建议,一方面继续推动新型消费扩容提质,且针对行业中的乱象,如直播带货中的商品质量不过关、消费者维权困难等加大监管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快新型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5G网络、物联网建设的落地,完善农村地区与偏远地区的物流基础设施,加快农村商贸流通的数字化升级。此外,还应着力优化消费市场环境,致力于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交易秩序,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打击坑蒙拐骗、假冒伪劣等不法行为,让消费者买得放心。(魏桥)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