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天津滨海网>资讯频道 > 头条 > 正文
面对成本压力,每个企业都有自身的控制方法
2021-06-04 09:43:26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

随着大宗商品涨价,从去年疫情中逐步复苏的实体产业正面临着新一轮考验——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传递过程中,如何减少利润被挤压的空间和原材料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

记者调查发现,广东企业采取的各种应对举措,彰显了企业的灵活与韧性。在内部,企业提升生产效率、减少浪费、节约物流支出等;在外部,产业链上下游抱团分摊涨价成本。一系列的“解压”措施和足够长的产业链缓冲空间,让广东制造业在一定程度上抵住了大宗商品涨价带来的利润冲击。

▶▷抱团取暖

应对涨价有缓冲空间

“订单发不发?什么时间发?这都是最近我们反复考虑的问题。”中山市福瑞卫浴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海锋对记者透露,自大宗商品涨价以来,福瑞卫浴大量使用的玻璃整体涨幅在两成左右,与往年相比,每月的采购价格高出约100多万元。

5月,随着大宗商品的连续上涨,国务院常务会议7天内连续3次关注大宗商品涨价问题,接连作出部署。记者采访了解到,大宗商品涨价之下,广东制造业企业并未着急向下游和终端传递原材料涨价带来的压力。“市场处于震荡时期,福瑞卫浴并没有直接宣布涨价。”张海锋表示,目前处在一个理性观望的阶段。

事实上,提价并没有那么容易。“新进的订单可以重新商谈价格,但原有的订单涨1美分,外国客户都不同意。但综合考虑整体效益,部分订单可以继续执行。”广东顺德科锐玛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航表示,该公司选择把现有订单消化。

在专家看来,需求强弱、行业毛利率等决定着行业的成本转嫁能力。“企业也可以通过定金、短单以及调整原材料库存周期等方式规避和对冲风险。”广东省社科院改革开放与现代化研究所副教授余欣分析,相对较长的产业链为企业应对大宗商品涨价提供了缓冲的空间,这是终端价格未出现全面上涨的原因。

▶▷守住成本线

产业链中稀释成本压力

“这是整个行业的大经济形势,大家都还在慢慢地适应。”张海锋告诉记者,面对成本压力,每个企业都有自身的控制方法。

在内部消化一部分成本压力,是企业优先选择的举措。如张海锋选择观望价格进一步发展的趋势不采取涨价行动,同时努力在生产、物流和管理等方面提高效率。

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协商,让成本在产业链中被稀释,成为企业应对的外部举措。张海锋也正积极和供应商、客户协调消化成本压力。“要把利润线和成本线守住,整个行业是相互衔接的,协商是上下游都认可的。”

互相分担部分的成本,在制造业较为常见。中山捷程数控机床有限公司董事长向凌云也与产业链达成了一致,彼此各承担一部分成本。“例如原材料涨价10%,供应商消化一部分涨5%的价格,我们做成品的涨3%—4%的比例,再消化剩下的成本。”

协商处理价格的风险,体现了产业链内的灵活、妥协和相互理解。“各自消化的比例不尽相同。有些供应商确实比较困难,产品附加值比较低,人工、材料上涨了就利润就比较薄。但有些供应商产品难度高、附加值高、承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就可以协商一点。”李航表示,上下游供应商都是合作伙伴关系,离不开彼此。

▶▷对冲价格风险

“在收到订单一刻买入相应期货”

除了抱团取暖、自我消化以外,借用期货等金融衍生品缓释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成为另外一种选择。

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已经日渐成为企业积极应对价格风险挑战的举措。早在4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黄利斌就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鼓励冶炼企业及加工企业进行期货套期保值交易。

“比如原材料需求方可以在订单收到的那一刻,就在期货盘面买入对应数量的原材料期货来锁定成本。”广州金控期货有限公司金融同业部负责人丁诺如是建议。

广州期货研究中心总监秦海垠说,作为制造业大省,广东省聚集了包括能源化工、有色、黑色、农产品在内的大宗商品消费需求型企业,形成了较大产业链集群。目前这些企业加强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时,已迅速通过期货工具进行套期保值操作。

秦海垠建议,实体企业可以通过期货、期权、掉期、价格保险等手段对冲风险、稳定经营。“相比于现货直接交易,期货只需缴纳现货价值的6%—10%保证金,期权权利金缴纳更低,就能够实现10倍甚至数十倍的期货或者期权交易。”

不过,一位广东资深期货业内人士表示,受多种因素影响,广东企业参与期货套保比例有待提升。“主要是企业对于套保的认识不够,没有储备相应的人才来从事套保,还有的误认为这是一种‘投机’行为。”除此之外,企业参加期货套保也面临诸多限制,“比如国企参与期货市场约束较多,中小微企业参与期货市场可能影响授信等。”

余欣分析,在世界500强企业中,约有94%的企业积极运用期货衍生品市场规避风险。我国还应有更多的实体企业善用期货市场,来应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

■专家分析

大宗商品走势如何?

长期来看,大宗商品超级周期缺乏需求基础。过去几次大宗商品超级周期都与主要经济体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带来的需求大增有关,但未来各主要经济体对大宗商品的需求都难以出现过去曾经有过的持续大幅上升。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

中国的上游价格压力尚未向下游传导。目前大宗商品市场已经重挫,但可能还需要几轮干预才能最终熄灭大宗商品市场的热情。

——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洪灏

所谓的大宗商品“超级周期”,是基于短期供需错配和全球流动性宽松引发的通胀所产生的现象,加上前期投机资本的炒作。短期我们仍然看到商品价格大幅波动,主要是由于经济复苏带来的动力。但如果全球经济复苏达到一定的高度,供需错配的现象可能逐步修复,大宗商品价格将缓慢回落至正常区间。

——广州期货研究中心总监秦海垠

目前大宗商品并没有处在一个超级周期,从历史上看超级周期往往都是有大幅增加的需求来推动的。而目前情况是以金融角度推动为主,需求端并没有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当然有些品种也是存在自身供应问题的。

——广发期货发展研究中心总经理赵亮

(黎华联陈颖张艳)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