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间云雾缭绕,环境幽雅宁静,村边小溪流水潺潺,农田里的绣球花五彩缤纷竞相绽放,或婀娜、或娇媚、或奔放,紫色、蓝色、白色、粉色,一幅怡然自得的田园风光映入眼帘,让人舒心惬意地置身于这世外桃源中。这是中国商报记者近日在福建闽侯县廷坪乡汶合村良地自然村的亲身体会。
良地自然村海拔600多米,虽然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却因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村子无项目、无资源、无资产,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近两年来,随着“绣山花谷”项目的落地,曾经冷清的村庄开始热闹起来,不仅村容村貌实现蜕变,产业发展更是迎来强劲的动力。如今,“绣山花谷”不仅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地,也成为闽侯县乡村振兴的一张亮丽名片。
回乡创业助力产业兴旺
眼下正值是绣球花的花期,不少市民慕名驱车前来观赏游玩,并在花海中拍照留影。除了赏花拍照,这里的鲜花还可以采摘购买,售价仅为3-5元一朵。游客王女士告诉记者,她在朋友的推荐下来到绣山花谷,感觉这里的环境非常好,真有一种身处在世外桃源的感觉,而且新鲜的绣球花价格也很便宜,这次她要自己采摘购买一些回去送朋友,也会推荐朋友来这里亲身体会花海的人间仙境。
百亩绣球花开,游客纷至沓来。而为这片花田播下“种子”的人,正是乡贤企业家陈荣顺。2002年,他从福建农林大学毕业后,在泉州等地种花、办花艺培训学校、建花卉种植加工基地。每次从外地回乡,他总有颇多感慨,也暗下决心,要为家乡振兴办点实事,带领乡亲们走上小康路。
2019年春节,陈荣顺回到村里与乡村们共商发展花卉产业,提出要在村里发展“绣山花谷”项目,并拿出成熟的项目计划书,很快就得到政府的支持。项目选址、土地流转、公司注册等同步展开。不到两个月,项目就落地了。而后,他从泉州运来了绣球花苗,手把手指导村民种植。
根据规划,“绣山花谷”项目一期的建设期到2022年,届时计划完成800亩花卉种植工作,同时完成花卉精深加工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预计年产值达1200万元。未来,该项目将打造成集花卉种植、花海旅游、鲜花配送、永生花精深加工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融合发展示范点。
汶合村党支部书记林邦桂告诉记者,随着绣球花种植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好,良地村也吸引了不少外出打工者返乡就业,而且绝大多数村民参与到花卉种植项目中,赚取工资。此外,还有50多户村民以资金入股该项目,少则一两万元,多则十几万元。该项目既解决了村里的劳动力闲置问题,又让村民们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人均年收入逐年增加,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绣球花开了,村子变美了,过来游玩的人多了起来,不少在外务工的村民也开始回乡发展。
“我以前在外面打工,家里人也不放心,现在好了,不用出远门,就在家门口种种花,每月还能领工资,日子越过越好。”谈及村里如今的发展,村民陈荣明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村民张后兴是土生土长的良地人,前些年一直在外地开店做生意。如今,张后兴利用村口姐姐家的房子,开启了小卖部,接下来他还打算开一家农家乐,为游客们解决就餐问题。
除了绣球花海,良地自然村还藏着不少“宝贝”。这里高山环抱,景色宜人,有宋代银矿遗址,矿址在悬崖峭壁中一字排开,蔚为壮观;这里还有千亩水蜜桃和芙蓉李。在绣球花盛放期间,桃李也迎来丰收,进入采摘期,大量游客涌入当地,让良地从“冷清村落”变身“网红花谷”。
花卉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良地自然村吸引乡贤回归,发挥高山生态优势,建设“绣山花谷”项目,种植一年可开花三次的“夏延”绣球花,计划打造集花卉种植、花海旅游、鲜花配送、“永生花”精深加工于一体,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点。
良地村位于山区,如果仅发展花卉种植业,物流是个痛点。为破解这一难题,陈荣顺开始研发花卉精深加工技术,花卉产业能带动观光旅游,如果再能将新鲜花卉做成永生花,不仅效益翻倍,还能克服物流远的保鲜难题。2018年,陈荣顺和团队成功研发出自有的鲜花保鲜技术,生产的永生花可保持5-8年时间,目前正在申请国家专利。
项目实施后,陈荣顺又在永生花的基础上,研发出了游香花技术,产品集观赏与保健功能于一体,深受市场青睐。仅去年教师节和今年“三八”国际妇女节,就卖出了两万多份游香花产品,产值超200万元。加上鲜切花、盆栽等,年产值可达五六百万元。
在村口的绣山花谷展厅里,村民正在包装新鲜的绣球花,准备发往全国各地。在展厅里记者见到了用绣球花制作成的永生花,花瓣柔软、栩栩如生。这些制作完成的永生花产品,每一个可以卖到几十元甚至上百元。
村民告诉记者,每年花田里种植的绣球花都会修剪下来放到电商平台上卖,这对村民来说也是一笔收入,没有卖完的鲜切花则会被制作成永生花。
汶合村党支部书记林邦桂告诉记者,以前因地处偏僻、交通不便,良地村无人问津,但是现在却变成了“网红花谷”。首期花海有100亩,种的是一年可开花三次的“夏延”绣球花,花期可延续至12月,这段时间刚好是绣球花绽放时期,每天都有近百名游客前来游玩。进村的路本来就很窄,游客变多后,路上的车堵成了长龙,几近瘫痪。
去年村里共投入近700万元修建沿溪木栈道、登山道、停车场等基础配套设施,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品质。与此同时,为了提升村容村貌,目前良地村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拓宽道路、整治裸房、新建公厕等工作。下一步,村里将按照闽侯县建设乡村振兴示范村的要求,开展健身登山道、停车场等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加快打通良地-罗汉台登山道路线。
林邦桂告诉记者,有了产业发展的基础,村民的积极性更高了,创业的信心也更足了。今年我们还将开展林下种植绣球花,扩大花卉规模,同时以绣山花谷项目为主,计划在村里建设田园综合体,把绣山花谷打造成集花卉、蔬果、加工、文化、旅游等于一体的新型花卉产业链,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良地村变了,房前屋后变得干净了,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池塘里没有漂浮杂物,村容村貌卫生整洁、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描绘出和谐美丽的新画卷。如今,良地村除了从荒地菜地变花海,还有村民的华丽转身,大家从花卉种植门外汉到种植能手,从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到为项目建设尽心出力,从纷纷外出打拼到陆续回乡就业。今后,良地村还要在开满绣球花的致富路上越走越远。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