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个人征信报告现侮辱字眼”冲上话题热搜榜,引发舆论关注。据悉,南通市民房女士发现其征信报告的“工作单位”一栏赫然标有“专业做×十年”。在中国人民银行南通中心支行的介入下,负责上传信息的晋商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已删除不当字眼。
侮辱人格的字眼是如何堂而皇之出现在个人征信报告中?根据央行工作人员的说法,个人征信系统的信息主要由各接入机构以报文形式报送,遵循“谁报送谁负责”原则。房女士与晋商消费金融公司存在借贷关系,截至目前,她尚需偿还本息7万余元。如此看来,作为信贷机构的晋商消费金融公司,当属发布侮辱信息的始作俑者。
个人征信报告有“经济身份证”之称,关乎每一个公民的切实利益,其严肃性、权威性不言而喻。正因如此,信贷机构更应认真核实、仔细填写用户信息,确保数据准确、不走样。反观晋商消费金融公司,将明显带有侮辱色彩的信息报送至严肃的征信系统,使当事人名誉招致严重损害。用户数据岂能被信贷机构情绪化修改?
有必要追问,信贷机构事出何因?是否有恶意诋毁之心?若仅关乎还款事宜,晋商消费金融公司大可如实填写信贷信息,利用征信系统的失信惩戒功能切实维护自身权益,抑或诉诸法律途径解决争议。若出于一时情绪宣泄而酿此严重错误,更应积极与用户沟通,拿出切实举措消除负面影响。无论如何,拒绝就此事作出反馈只能徒增外界质疑,无助于问题的根本解决。
个人征信报告出现侮辱字眼,涉事信贷机构作为用户信息的发送源,自然责无旁贷,而身为监管部门的征信机构也难辞其咎。正如网友所质疑:“征信机构难道不审核个人信用信息吗?”既然征信报告的前门已失守,那监管部门负责的防线也要大开吗?
事实上,征信系统采集的丰富信息内容主要包括三类:一是基本信息,包括识别信息、职业信息等;二是信贷信息,包括贷款信息、信用卡信息等;三是反映信用状况的其他信息。征信机构针对信贷信息有严格的审核流程,而用户的基本信息属于文本信息,机器没法鉴别。正因此,在房女士的个人征信报告中,“工作单位”一栏中的明显错误得以逃脱。
个人征信报告不是涂鸦墙,容不得半点随性与荒谬!提供金融服务的信贷机构,应像爱护自己的店铺招牌一样守护好用户的信用信息,第一要务当是确保信息真实、可信。监管部门也要优化完善征信系统,加大打击恶意填报不实信息的力度,切实履行好管理之职,从而使征信系统真正发挥征信为民的实效。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