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5月21日,东莞市政府举办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大会,统筹60平方公里土地,重磅推介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设立10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形成500亿元母子基金群,面向全球“揭榜招商”。
前不久,东莞一季度经济数据公布,地区生产总值为2358.04亿元,同比增长20.4%;规上工业增加值1012.56亿元,同比增长30.9%,多项经济指标出现历史新高,迈入“万亿俱乐部”的步伐更加稳健。
以产业变革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技术创新打造全链条创新体系、以提升城市品质吸引高端发展要素,东莞全力建设科创引领的全国先进制造之都,当好广东地级市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名片,勾勒出新发展格局下的活力与魅力、信心与底气。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今年,东莞市政府将“打造新动能”作为未来5年转型发展的重头戏。东莞提出,到2025年底,形成万亿级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五千亿级的高端装备制造,千亿级的新材料、新能源、服装鞋帽、食品饮料,百亿级的镇街特色产业集群等“万、千、百”亿级梯队发展格局。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化产业新体系。
培育新兴产业,正是东莞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王牌”。
随着上下游产业链的进一步集聚,东莞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再升级、再发展。全球每4台智能手机就有1台为“东莞造”,在华为、OPPO、vivo等智能手机巨头的带动下,孕育出一大批手机零配件世界级隐形冠军。
东莞启动首批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规划建设,除了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之外,还着力推进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材料、数字经济、新能源、高端装备新兴产业集聚发展。
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升级,则是东莞制造再进阶的“底牌”。
徐福记酥心糖、雀巢咖啡、华美月饼、慕思寝具、都市丽人内衣……这些全国消费者耳熟能详的产品都来自东莞,通过转型升级重焕生机,仍旧是东莞制造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去年,东莞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分别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50.9%、37.9%,成为推动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突破1万家,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跃升至全国第二。
优化全链条创新生态
以建设创新型国家城市为总抓手,东莞构建“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的全链条创新生态体系。
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到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再到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东莞松山湖正加速实现从技术创新向源头创新牵引的转变。“国之重器”散裂中子源、先进阿秒激光等一批国家级大科学装置在东莞聚集;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重点科研平台加速构建;大湾区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等一流研究型大学花落东莞;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发布的“2019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科技协会发布的“2020年中国重大技术进展”,东莞均占一席之地……
东莞与国内知名高校院所共建33家新型研发机构,建立产业“卡脖子”技术项目库,设立市级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2019年,东莞R&D投入占GDP比重达3.06%,媲美发达国家;51位院士、111个省市创新科研团队、65名国家级人才、123名省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越来越多的战略力量集聚东莞;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东莞分部研制出我国首台加速器硼中子俘获治疗实验装置,为我国肿瘤治疗带来技术性革新……
东莞全面深化与中科院的战略合作,设立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东莞专项,支持中科院下属院所优质项目来莞转化;围绕高端人才、海外人才的需求,建设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等标杆载体,构建孵化全链条;粤港澳大湾区院士峰会、华为开发者大会、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论坛等活动,带来更多对接交流的机会……
东莞构建“高新技术企业—瞪羚型企业—百强创新型企业”的企业培育梯队,在研发、人才、融资、用地等多方面重点扶持,打造龙头科技企业。2020年,东莞高新技术企业达6385家,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二。
走出特色“城变”之路
三江六岸滨水岸线与黄旗南香遇走廊是东莞重点打造的高品质城市慢行系统示范项目,也是东莞“强心”运动成果的生动缩影。自2019年东莞中心城区“一心两轴三片区”建设启动,东莞市通过大手笔投入以及政策机制创新,加速提升中心城区城市品质。
中心城区越来越有大都市的气质,小镇与村庄的品质提升也多点开花、各美其美。来到东莞市长安镇,漫步在茅洲河边,不时能够看见白鹭在水面上掠过,一幅“水清岸绿、人水和谐”的美丽画卷。经过一年多来省市联手的铁腕治污,2020年底,茅洲河共和村断面水质全面达标,告别了黑臭三十年的历史。长安镇在茅洲河流域规划了12公里碧道和9座主题公园,并对碧道沿线旧厂房进行整体改建,打造“绿道之城”。
近年来,东莞奋力打造“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大力构建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城市形象与内涵,并以城市品质提升引领经济社会综合转型。由表及里,由浅至深,雕琢新品质,重塑竞争力,走出了一条具有东莞特色的“城变”之路。
城市品质不仅让老百姓的获得感大大提升,对吸引高端人才、产业转型升级也起到了“筑巢引凤”的磁场作用。
这座有颜值、有内涵、有实力的新一线城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目光。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