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个超级炸裂的科学新闻,说是这个“常温超导”在实验室里面实现了,这个超导,就是电阻为零的导体,20世纪初的时候,就有爱迪生的直流电和特斯拉的交流电之争,最后是交流电获胜,获胜的本质原因是交流电在电线传输的过程当中损耗少,但如果室温超导实现的话,那交流电就可以白白了,因为电阻为零的导线它没有损耗,并且交流电到了你的电器里面,还是会被转换成直流电在进行使用的,所以如果没有损耗,直流电当然是更好的选择,超导其实20世纪初就被一个荷兰物理学家用液态氦把水银的温度降低到4K以下实现了,传统的超导温度要非常非常的低,零下200多度,要大规模民用是不现实的,一根电线几百公里长,你要为了保证全程都是零下200多度,你还得弄个几百公里长的超级冰箱,这明显不靠谱,但室温超导它就不一样了,这次这个研究成果,是发现了一种特殊的化合物:碳氢化硫能够实现常温超导,它的超导临界温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15摄氏度,室温超导一直是一个很热的研究方向,他的研究也很困难,因为要试各种材料和配方,并且材料、配方太过复杂,要从里面总结规律的是很难,所以进展一直比较缓慢,这一次的室温超导也是要在特殊环境下才能够实现的,这个特殊环境的从低温转换成了高压,这次的实验结果是在约300万倍大气压的压强下才可以实现15℃的室温超导,这个压强跟在地心的压强差不多大,所以要民用还差得很远,但是现在能找到碳氢化硫这个材料,在超高压下能达到室温超导,也是很了不起的,他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很多超导的特性,为今后的研究做出指导,超导了应用方向的很多,除了输电以外呢,用来做量子计算机也是极好的材料,如果超导实现了全方位应用的话,那所有的电子产品的底层逻辑都要被改写,可能我们就要告别电子产品时代,全面进入量子产品的时代了,你听明白了吗?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