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天津滨海网>资讯频道 > 头条 > 正文
上甘岭战役中让无数人认识了“炮兵之王”——喀秋莎火箭炮
2020-11-20 13:45:32 来源:小聪美食讲堂 编辑:

一说起喀秋莎,人们可能不由自主想到的是俄罗斯的歌曲《喀秋莎》,这里要说的是同样闻名世界的一款被称为“喀秋莎”的火箭炮,这是前苏联在二战中装备的多管自行火箭炮。与其他火炮相比较,这种多管火箭炮能快速将大量的炮弹发射出去,对目标进行覆盖式毁灭打击。

喀秋莎火箭炮的官方型号为BM-13,它上一种多轨道的自行火箭炮,一共有8条火箭弹发射滑轨,滑轨装载在当时美国援助的卡车和苏联自产的吉斯卡车上,卡车的最大速度为90公里/小时。每条滑轨的长度为5米,火箭弹的弹长为1450毫米,弹径为132毫米,一发火箭弹弹重为42.5公斤;火箭炮的高低射界为7-45度,水平射界为左右10度,火箭弹的初速度为70米/秒,最大射程为7900-8800米;一次齐射可发射16发火箭弹,可单射、部分连射或者一次齐射,一次齐射的时间为7-10秒,装载一次齐射炮弹的时间大约为5-10分钟,是一种大面积杀伤敌方人员、压制敌方火力和摧毁防御工事的有效武器。

令国人记住喀秋莎火箭炮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旷日持久的上甘岭战役。1951年,志愿军火箭炮兵21师203团在隐秘进入炮位后,全团的24门喀秋莎火箭炮突然对进攻我军阵地的美军发动了齐射,瞬间将384枚火箭弹倾泻向敌军阵地,把美军两个营的阵地覆盖在炮火之下,顷刻间造成美军700余人的损失;之后在另一场战斗中两轮齐射,取得歼敌500余人的战绩,喀秋莎火箭炮以其凶猛的火力,极大地震慑了敌人,一度让敌军误以为志愿军使用了“原子炮”。

据不完全统计,在上甘岭战役中,敌军有70%的伤亡是由志愿军炮火造成的,喀秋莎火箭炮也被志愿军步兵战士称为“炮兵之王”。志愿军火箭炮兵部队充分发挥火箭炮的机动灵活性的特点,有力地支援了步兵作战,在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