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天津滨海网>资讯频道 > 头条 > 正文
引入高瓴资本超8.3亿美元投资,京东集团打造的第三只独角兽
2020-08-24 13:57:31 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编辑:

京东最近战果颇丰。

8月17日,京东发布的财报显示:2020年第二季度,京东实现净收入2011亿元,同比增长33.8%,增速创下近10个季度以来的新高,并首次实现单季净收入超2000亿元。

当然,京东更开心的或是,旗下子公司正纷纷加速进入上市轨道。

7月底,腾讯新闻《一线》称京东健康已启动赴港IPO,并确定瑞银(UBS)、美银美林为保荐人,计划在港募资20亿美元左右。《中国企业家》向京东官方求证京东健康的上市传闻,对方表示对此不予置评。

京东健康是继京东数科和京东物流之后,京东集团打造的第三只独角兽。

京东发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财报还显示,8月17日这天,其子公司京东健康与高瓴资本就京东健康B轮不可赎回优先股融资签订了最终协议,高瓴资本预期投资额超过8.3亿美元。

在此之前,京东健康方面早已明确透露出有IPO计划。在2019年7月的一次媒体沟通会上,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健康CEO辛利军就曾透露:“(京东健康)什么时候上市,我们还没有时间表,但肯定会(上市)的。”

2019年5月,京东集团在2019年第一季度财报中透露,京东集团正式成立了京东健康,作为京东集团旗下唯一经营大健康相关业务的子集团。在京东集团发此财报的前一日,京东健康获得了超过10亿美元的A轮投资,投资方包括CPEChinaFund、中金资本、霸菱亚洲投资等。

“京东一直在推进无界零售的战略,即希望通过京东的零售能力重构人、货、场。而当药品(零售)往上下游走的时候,必须介入医疗服务场景。但医疗服务场景非常复杂,我们就有了把大健康业务分拆和独立的想法。”辛利军解释道。

值得关注的是,京东数科和京东物流也在同期步入了上市的轨道。2019年底,路透社报道称,京东物流计划于2020年下半年在香港或纽约上市,并筹集80亿美元至100亿美元。中国证监会北京监管局发布的信息显示,国泰君安、中信证券、五矿证券及华菁证券分别与京东数科于2020年6月28日签署了上市辅导协议。

艾媒咨询行业分析师刘蕾蕾对《中国企业家》表示,京东主营的电商赛道竞争异常激烈。京东在与天猫激烈竞争的同时,又面临后来者拼多多的赶超。因此,京东需要开辟和布局新的赛道,以保持未来营收和利润的持续增长。而京东旗下孵化的子公司陆续上市,可为子公司未来业务的发展筹集更多的资金,也能让投资者增加对京东未来发展的信心。

京东的“第三只独角兽”

在京东集团的2019年一季度财报中,京东健康拥有医药零售、医药批发、互联网医疗、健康城市四个业务版块。2018年京东对外披露的资料则显示,其医疗相关产品为京东大药房及三方平台、京东互联网医院、药京采、智慧医疗四类。

其中,京东大药房是京东大健康板块的第一大业务。

2011年7月,京东曾通过与医药流通集团九州通成立合资公司“京东好药师”,来获得网上药店的经营资质。但因控股权纠纷和经营理念上不一致,双方于2013年分手。

也就是在2013年,京东旗下京东善元(青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数十万元的价格收购了青岛安吉堂大药房,后将其更名为京东大药房。2015年11月,京东获得由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C证,具备以自营网上药店的身份向个人消费者销售医药。

京东还酝酿过全新的医药B2C平台“京东医药城”。在2013年中国医药电商年会上,时任“京东医药城”CEO的崔伟透露,“京东医药城”将于当年8月底上线,并公布了首批在八个城市独家合作的八个连锁品牌,包括德生堂、复美、京卫大药房等。然而,最终“京东医药城”还是夭折了。“没有牌照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京东在这块业务上出现了高管内斗。”知情人士曾告诉《中国企业家》。

尽管“京东医药城”夭折了,但国家食药监局官网显示,京东于2014年12月拿到了互联网药品交易资格证A证,即可作为第三方平台进行药品零售交易。

2017年3月,“药京采”成立,是京东医药旗下的第三方医药B2B批发平台。同年互联网医院风潮渐起,继好大夫在线、微医、丁香园、春雨医生等公司后,京东也在宁夏银川拿到了互联网医院的牌照。

此后,京东进一步加码医疗健康。2018年6月,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在接受央视财经采访时表示,无界零售的本质是供应链一体化,未来京东在供应链服务类业务的布局,将重点投入汽车、房产、医疗等领域。同年9月,京东云发布“医疗健康战略”,计划与合作伙伴一起构建覆盖生、老、病、养全周期的生态闭环。

京东也曾有O2O业务——京东到家,其在医疗健康的O2O业务为京东健康到家。2016年4月,京东到家与众包物流平台达达合并后,便从京东集团剥离出去了。

上述知情人士认为,剥离京东到家对于京东而言是一种损失。“无论商超或医药,还是马云说的新零售抑或刘强东提出的无界零售,O2O都是很重要的赋能工具”。

2020年8月18日,京东健康又发布了新产品——“京东家医”。这是一项家庭医生服务,可为签约用户及其家庭成员提供专属健康档案,和全科室医生7x24小时在线问诊、48小时内专家团队在线会诊、全国三甲医院名医面诊预约等医疗健康服务。根据家庭成员数量不同,分两个版本收费:小家(4人以内)版799元/年,全家(5~8人)版1999元/年。

“我们希望用‘京东家医’来告诉大家,京东有什么样的能力来帮人们解决看病难的问题。”辛利军称,“京东家医”是京东健康医疗服务能力的集中体现。

据辛利军介绍,在“京东家医”背后,京东健康拥有近300名全职医生,作为提供家庭医生服务的核心团队,团队成员中92%拥有10年以上临床经验。而京东互联网医院有超过5万名多点执业医师入驻,日均问诊量超过10万人次;此外,京东健康还开设了心脏、耳鼻喉、中医等方面的十四大专科中心,有超过22万种包括OTC、慢病用药、医疗器械、滋补保健在内的医药健康商品。

2019年8月,平安集团旗下子公司平安好医生更早推出了家庭医生服务——“私家医生”。与“京东家医”1对多不同,平安好医生“私家医生”主要提供1对1服务,并根据不同年龄或健康状况的家庭成员收499元~1999元不等的年费。

“免费的线上咨询是互联网医疗公司吸引流量的最佳入口,但这种引流模式带来了盈利难题。平安好医生与京东健康推出的预付费式家庭医生服务,其实是在用户对平台有一定粘性后,将线上咨询转化为新的盈利点,探索新的破局方式。”刘蕾蕾分析道。

有意思的是,平安好医生原董事长兼CEO王涛曾表示,平安好医生“私家医生”服务的目标是,“未来5年服务超1000万家庭”。而辛利军为“京东家医”定下的目标则是,“未来5年服务5000万个家庭”。

300亿美元的估值偏高吗?

据雷帝触网的消息,京东健康此次上市寻求的估值目标为300亿美元(约2076亿人民币)。而在京东集团发布的2019年第三季度财报中,京东健康A轮融资完成后的估值约70亿美元。

估值从70亿美元涨到300亿美元,京东健康用了不到1年。但京东健康真的值这么多钱吗?

先来看看京东健康在港股上市的同行——阿里健康和平安好医生。截至8月19日下午收盘,阿里健康和平安好医生的市值分别为2620亿港元和1238亿港元。阿里健康2020财年(2019年4月1日~2020年3月31日)营收为96亿元,亏损1570万元。平安好医生2019年营收50.65亿元,亏损7.47亿元。

尽管京东健康还未有公开财报,但在2019年10月举办的京东健康合作伙伴大会上,京东健康医药部总经理金恩林透露,京东大药房的收入已超过一心堂、老百姓、大参林和益丰之和,成为全国交易规模最大的医药零售渠道。根据财报,这四大上市连锁药房2019年上半年营收规模相当,均超过50亿元。这意味着,按照金恩林的说法,京东大药房2019年上半年的营收或超过200亿元。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向《中国企业家》指出,“京东健康的估值在短时间内从70亿美元涨到300亿美元,涨幅有点大,估值存在高估的成分。但如果对标阿里健康和平安好医生的市值和业绩,300亿美元的估值对京东健康来说是比较合理的。”

过去一年,阿里健康和平安好医生的市值也经历了飞跃式的上升。这得益于互联网医疗在整体大环境下面临多重红利,尤其在今年新冠疫情全球大爆发的情况下。

好大夫在线创始人、CEO王航在《中国企业家》主办的2020中国企业未来之星年会上曾表示,互联网医疗体现了调配全国各地医疗资源的作用。在一线抗疫现场,医生已经满负荷运转,而第三方互联网医疗平台汇集了全国不同地区的医生,他们可以在线服务疫情高发地区的患者需求。

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2024年中国在线医疗市场可行性研究报告》显示,2011年~2018年,我国在线医疗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6.1%,2019年达到632亿元。2020年,在新冠疫情的作用下,预计我国在线医疗市场规模增速还将达到45%以上。

在新冠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行业也迎来了多重政策红利。

今年3月2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两部门发布了《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明确指出,互联网可为参保人在线开具电子处方,线下采取多种方式灵活配药,参保人可享受医保支付待遇。

3月5日,互联网医疗被首次纳入中央级医保文件。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中指出,将符合条件的医药机构纳入医保协议管理范围,支持“互联网+医疗”等新服务模式的发展。

7月23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0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则要求,加快“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完善国家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药卫生领域的应用。

在刘蕾蕾看来,中国传统医疗健康行业供需不对称的问题由来已久,疫情是一个助推器,将亟待解决的问题再次暴露,同时也加速了市场教育,强化了用户线上消费习惯,而政策红利为互联网医疗搭建了更加完善的软环境。政策和市场迎来共振,带动互联网医疗高速增长,叠加经济下行压力下医疗消费具有的抗周期属性,对资本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

在此背景下,巨头们纷纷加码互联网医疗领域。2020年6月,妙手医生和老百姓大药房先后宣布获得腾讯投资。8月,阿里健康发布公告称,计划在港募资总额约为100亿港元。据了解,这是借壳上市后的阿里健康首次公开募资。

京东健康会担心竞争吗?

辛利军显然是否认的。“中国在大健康领域有十万亿元产值,我不认为这个领域有足够多的竞争者。大家一起来做,让中国的消费者真正养成健康管理的习惯更重要。(消费者)要是有这个习惯,就不会像去菜市场一样往医院跑了。”他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说。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