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在2023年首届中国预防医学创新峰会暨美年健康(002044)创新发展论坛上,美年健康集团联合北京大学医学部美年公众健康研究院,编制并发布了《2022年度健康体检大数据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
遍布全国31个省份、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千万级样本数据为《蓝皮书》的发布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值得一提的是,蓝皮书数据来源于2022年美年健康集团全年体检人群中抽取的样本,样本量为1647万,以劳动力人口为主要分析对象,是国内目前首次发布的样本数量超千万级、地域覆盖最广,且包含多民族的健康人群体检数据报告,亦彰显出美年健康较高的品牌认可度。
在健康中国的战略背景下,美年健康作为预防医学领域龙头企业,致力于普及“预防为主”和“早筛查、早评估、早干预”的健康理念,《蓝皮书》的发布或将进一步带动美年健康在预防医学行业中的影响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资料来源:《蓝皮书》
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持续攀升,凸显体检预防重要性
当前,不良的生活习惯、工作压力、老龄化等因素导致人们的健康水平持续下降。尤其是各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人们主要的死亡原因和疾病负担。因此,预防医学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可以看到,《蓝皮书》的研究主体为25岁至59岁的职业人群,围绕心血管健康、内分泌健康、呼吸健康、消化健康、泌尿生殖健康五大领域的体检可以检出的疾病和异常开展深入分析,客观反映我国劳动人口的平均健康水平。
资料来源:《蓝皮书》
从患病情况来看,按《蓝皮书》分析,如高血压、颈动脉斑块、糖尿病、甲状腺结节、肺结节、进展期肝纤维化、肝硬化、肾结石等大部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整体上呈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
其中,高血压、血脂异常、脂肪肝、超重或肥胖是目前患病率较高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标化检出率分别为24.8%、29.2%、40.1%、49.7%,是人们不可忽视的健康威胁。
资料来源:《蓝皮书》
此外,宫颈癌是目前世上唯一能预防的癌症,若不及时发现并进行治疗,高危HPV持续的感染可能会引发癌变。笔者留意到《蓝皮书》中数据显示,女性人群中高危HPV感染的标化检出率为10.1%,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定期体检还未引起部分人群的重视。
总的来说,定期的健康体检作为预防保健、早期发现疾病的重要手段,上述一系列的增长数据不仅为公共卫生与健康体检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更是直观的凸显出定期体检“早筛查、早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体检行业市场空间广阔,美年健康持续成长
站在行业视角来看,当下我国健康体检行业市场也正呈现高速发展的趋势。
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消费意识大幅提升,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占比逐年提升,体检渗透率持续向上。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的背景下,由于大多数老年人均患有慢性病,因此需要体检的项目数量和频次也在持续增加。
据财通证券(601108)测算,我国体检行业的市场空间有望在2025年超过3800亿元,2023年至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有望达到7%,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数据来源:财通证券
在此大环境下,尽管目前体检行业仍由公立医院为主导,但笔者认为随着民营体检机构的专业性不断提升,依托更具性价比和更丰富的服务内容,民营体检的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
美年健康作为国内预防医学龙头企业,从健康体检出发,持续深耕健康大数据开发、健康智能化管理、癌症早筛等领域,形成了全方位全周期健康管理的服务链。同时,公司还在探索“医疗+保险”的新业态,致力于构建预防医学服务的完整闭环。
反映到体检中心数量、服务人次,以及收入规模上,美年健康都展现出明显的领先优势。
据悉,美年健康旗下共拥有“美年大健康”、“慈铭”、“奥亚”、“美兆”四大品牌,广泛覆盖全国超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并布局600余家健康体检中心,年服务人次近3000万人次。
依托于广阔的市场空间和美年健康在市场中的领先地位,笔者认为其后续的成长性值得期待,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随着宏观因素导致的负面影响逐步减弱,基于2022年的低基数,2023年的到检人数有望增长加速。其二,相较于公立医院,美年健康等民营体检机构的服务价格较低。随着客户结构调整及创新产品的推出,也将推动体检服务客单价持续提升。
整体上,美年健康的商业模式已得到了市场的验证,奠定了其长期成长的基础。往后看,在体检市场向好的趋势下,美年健康有望迎来质变兑现,实现业绩的快速恢复增长。
3、结语
随着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我国预防医学领域尤其是健康体检行业正迎来一场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此次《蓝皮书》的发布对于整个健康体检行业亦有着较高的指导价值,将进一步助推行业向上发展。
笔者认为,在预防医学行业多年深厚的积累,使美年健康具备充足的资源和底气成为千亿健康体检市场中最有力的长期竞争者之一,相信日后其还将会释放出更大的能量。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