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天津滨海网>资讯频道 > 热点 > 正文
世界观天下!集中供地制度要取消?专家:不可能,是优化!
2023-02-02 21:29:05 来源:证券时报 编辑:

2月2日,网传一份自然资源部有关规范住宅用地的文件,被部分自媒体解读为取消集中供地制度,引发市场关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网传文件中提出,建立拟出让地块清单公布制度。每次公开详细清单对应的拟出让时间段原则上不少干3个月,给市场主体充足的时间预期预判。

证券时报记者第一时间就此文件向自然资源部进行求证,但截至发稿前,尚未得到回应。

业内人士认为,文件表述明确了3个月的缓冲期,是对过去集中供地模式的修正,实际上是希望地块信息为房企和市场所消化,不代表要取消集中供地,但代表集中供地要进一步优化。

网传集中供地制度将取消

2月2日,网传一份自然资源部发布的文件,即《关于进一步规范住宅用地供应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

文件要求,要因城施策安排计划总量,凡商品住房去化周期长、土地流拍率高、市场需求明显不足的城市,应当控制商品住房用地供应规模,其中已供应未竣工住宅用地面积超过近三年平均完成交易量5倍的城市,应当从严压缩计划规模直至暂停供地。

文件还要求,建立拟出让地块清单公布制度。详细清单应包括拟出让地块的具体位置、面积、用途、主要规划条件、供应方式等信息。每次公开详细清单对应的拟出让时间段原则上不少干3个月,给市场主体充足的时间预期预判。同时,详细清单内的地块,在公开的拟出让时间段内可以一次或多次发布出让公告。

上述文件内容,被部分自媒体解读为集中供地制度将取消。

专家:不可能取消,是优化

对此,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作为最重要的长效机制,抓资金、抓土地是调控楼市在供给端最重要的抓手,也是实现房地产向新模式过渡的关键。国家已提了“平稳过渡”,因此集中供地制度不可能取消,但可能适应新形势,对出让模式进行调整,也符合“平稳过渡”的要求。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指出,2022年集中供地工作推进中,过于密集的供地导致房企拿地的准备工作遇到了很多困难,最终导致对于地块的情况掌握不到位,对土地信息消化不好,也影响了投资拿地的策略。这次文件中明确了3个月的缓冲期,是对过去集中供地模式的修正,实际上是希望地块信息为房企和市场所消化,本质上也是希望土地供应工作和市场需求做紧密的对接。

严跃进认为,上述文件不代表要取消集中供地,但代表集中供地要进一步优化。虽然今年1月份各地投资拿地依然比较疲软,但随着“销售市场活跃-投资拿地活跃”的逻辑线更加清晰,后续各类企业依然会有积极拿地的动作。同时,各地供地信息也会更加明确,客观上会减少土地方面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对于激活2023年土地投资市场具有积极的作用。

去年下半年,部分城市土地市场持续低温,有个别城市取消了集中供地制度。去年9月23日,22城中长沙供地云平台官方通知其土地推介方式将进行调整,今后不再按年度批次推介土地,更改为年度常态化更新。去年10月28日,江西住建厅发文称,将持续完善房地产政策,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支持,力争将南昌从“集中供地”城市名单中调出。不过,去年10月31日,江西省住建厅官网已经找不到该文件原文。

李宇嘉认为,长沙只是个案,集中供地是长效机制,不能因市场低迷就退出。集中供地的本源,一方面是疏通供需双方的信息,引导各方预期,避免抢地导致地价推动房价,导致资金大规模涌入楼市。另一方面是通过对土地合理定价,纠偏地方无序的土地财政行为,并通过强化信心披露和供地规则,倒逼熟地出让,降低开发商拿地无序的成本;最后,通过集中供地,建立精细化的供地模式,在土地端实现供给侧改革,适应需求、引导需求,让供需匹配,既保障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诉求,也稳定了房地产市场,而且确保了民生诉求。

校对:杨立林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