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天津滨海网>资讯频道 > 热点 > 正文
泓德基金:2022市场回顾及2023年投资展望
2023-01-13 16:25:07 来源:商业观察网 编辑:

新年初至,踏雪迎春。泓德基金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喜事盈门,大展宏图。2022年中国经济发展跨越重重困难,凭借深厚的基础和强大的韧性,实现稳步发展。

2022年,面对奥密克戎的变异与肆虐,我们的防疫政策及时进行优化调整,疫情对工作和生活的影响逐渐减弱;


【资料图】

2022年,为应对房地产市场失速下行,国家接连出台保交楼、金融16条、房地产三支箭等政策,房地产下行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2022年,全球通胀与地缘冲突也在多方斡旋下迎来转机。

随着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被一一攻克,如何看待2023年我国经济发展前景?资本市场,尤其是A股和港股又会有何表现?哪些板块有望在2023年迎来投资机会?先听听泓德基金经理的看法:

王克玉:

结合市场的估值和流动性的状况,未来A股市场以较低估值基础上震荡上行的可能性较高。困扰国内宏观经济的疫情防控措施和房地产政策正持续优化调整。即使疫情的蔓延仍会对消费的恢复有所制约,但疫情波峰后,消费边际回升大概率是确定性事件,基本面改善进度有望好于市场预期。而作为观察市场最核心的指标,房地产行业的政策友好程度大为改善,特别是整体的融资约束的放松将有利于优势企业增强资本实力并在行业低谷实现快速扩张,改善行业竞争格局。

基于以上分析,初步判断后续A股市场大概率表现为结构性特征,未来两个季度处于各类经济政策集中推出的阶段,投资层面将重点关注产业政策,自下而上深度研究,寻找优质的公司。标的选择层面,重点关注以下线索:

首先,数字经济领域。消费互联网领域是过去中国企业发展最快的领域,在2021年开始连续的行业整顿之后,行业发展规则显著改善。特别是数字经济是典型的全球或区域运营的经济形态,在目前的全球格局下对于中国的开放发展具备极其重要的意义。另外在中国产业升级过程中,工业互联将逐渐进入实质性业务发展阶段,相关领域公司值得重点关注。

其次,汽车零部件领域。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在快速提升,短期内受终端销售波动的影响,相关公司估值已经回落到有吸引力的水平。

最后前期跌幅较大但具备高成长性板块,具体而言:

1.医药板块:面对老龄化趋势,国家对医药投入有望持续加码,医药行业的需求增势有较大可能快于GDP增速,长期而言医药行业仍具备很大的市场空间。同时,2019年以来,医保控费政策,控制了行业中间销售环节的资源浪费,使得产品研发能力比较强的行业收入增长、销售费用下降,行业中有竞争力的公司其盈利能力依旧有比较大的成长空间。

2.电子(半导体):产业的战略意义和中国企业的能力得到充分认识,行业景气度经过快速下行,目前产业库存处于消化后期,行业估值压力大幅度释放。

3. 家电、家居:在消费行业普遍承压的背景下,三季度家电、家居行业毛利率仍表现较好,展现出强大的经营韧性,行业内库存清理非常彻底;地产政策的调整将拉动行业2023年销售改善。

秦毅:

展望未来,影响国内市场的两大核心因素:第一是美联储加息和俄乌冲突;第二是地产政策和疫情演变情况,对市场影响更大。22年11月以来地产和疫情政策都发生了较大转向,其中地产政策“三箭齐发”扶植优质民营房企,随着疫情放开,后续可跟踪终端销售数据并观察恢复情况。总体而言,这个板块的硬着陆风险已逐渐消除,整个地产在底部等待复苏。此外,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新十条”的颁布进一步清晰疫情演进大方向,全国疫情高峰预计在23年1月份出现,经济重启指日可待。

随着影响宏观经济增长的两个核心因素的解决,市场已经从底部区域进入恢复性反弹阶段,整体反弹趋势比较明确。在资本市场对潜在混乱的担忧下,市场大概率会震荡上行。预计未来疫情高峰叠加美联储加息见顶,“双峰”过后市场有望进一步启动。同时,近期港股互联网企业利润超预期,企业基本面逐渐恢复,加上美联储有望停止加息甚至降息,未来港股市场有望进一步修复。

具体板块而言:

第一,消费板块。随着疫情逐渐放开,疫情受损板块具有较好投资价值和时间点,并主要体现在消费板块。航空股(包括交运、旅游、酒店)这三年没有跌,疫情好转后反弹不会太大;消费尤其食品饮料板块外资占比比较多,22年3-4月份及10月外资大比例流出,故而跌幅较大,这类疫情复苏消费板块,反弹会比较明显。

第二,医药板块。医药板块的投资逻辑受政策影响大,之前的极低估值反映了市场悲观预期。最近一段时间,集采政策降价幅度好于预期,预计未来医药板块会先修复估值再反映到业绩。

第三,新能源板块。过去两年比较火爆,基本面景气高点已经过去。新能源车需求增速、供给扩张,23年疫情将影响行业基本面上行;新能源板块的估值争议较大,23年业绩如何也引发较大争议,现在机构持仓偏多。这几个特点类似2021年前后茅台(600519)指数,预计23年一季度新能源车销量多,股价表现不尽人意,短期跌落后23年上半年可以开始布局持仓,短期要重视风险。

第四,港股的互联网板块。对于港股来说,互联网整体成长性不如以前,因此需要参考具体估值匹配评价。如果估值偏高、成长性差,则偏利空;如果估值便宜,同时23年显著利润好转,则偏利多。近几年互联网行业整体在收缩产品线、精简人员,所以利润增速比收入增速数据看起来更好,需要具体观察新业务开拓、新产品线、业务团队等方面未来的发展。

邬传雁:

长期而言,全球化经济体系在横向和纵向两方面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横向层面,原有的体系在减退,新的体系在形成,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投资总是会面临着结构性机会和风险并存的局面。过去我们在投资中,或许习惯了长久的相对平稳,对于更大的波动和挑战也许没有充分的准备,所以,在重构的过程中,我们才更容易看到造成原有体系减退的不利因素,却不容易看到新体系正在形成的积极变化。对不利因素的放大,促使我们在投资上做出偏向短期化的决策,而越来越多的短期化行为又进一步加剧了这个市场的波动。纵向层面,全球经济处于由工业化时代向数字化时代演变的进程之中。进入数字化时代,货币资本、机器设备创造价值的能力弱于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与货币、技术和设备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其内在的差异性,造成这种差异性的因素很多:不同的教育背景、创造力、认知能力、职业道德以及将想法有效转化为生产力的组织构架,都造成了不同群体价值创造能力的显著差异。高端人力资本成了企业最稀缺的资产,大量的资金追逐少数优秀团队和企业的投资机会,也成为我们这个资本市场进化的必然。

新的体系构建的过程和速度,我们无法准确预测,但在研究一个经济体,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的时候,除了关注利率、汇率、价格这些直观指标之外,我们或许还可以关注一些正在发生变化、但结果尚未显现或延迟反应的经济先行指标,包括国家战略的方向、企业创新的趋势、经济体负债情况及健康程度等。当我们对这些指标有足够多的观察之后,我们或许对于中国资产在全球首屈一指的吸引力会增添一分信心。这些年,我们看到,在全球化体系重构的过程中,欧美的资金出现了一些短暂的回流,但欧美体系之外的资金同样也在跃跃欲试地等待进入。这些年,欧美商界广泛讨论所谓“中国加一”的供应链重组策略,另一方面,我想全球的资本或许也在寻找着“美国加一”的资产配置策略。当中国在制造业、贸易、科技以及世界资本市场中逐渐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时,我们的投资思维是否能够跟上新的变化,是否能够毫无偏见地摆脱路径依赖,客观评价人民币资产的价值,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的课题。

苏景昌:

2023年随着疫情形势的逐步好转,预计经济复苏与下游利润率改善将带动A股每股盈利增速相比2022年出现跃升;另外,目前市场主流指数的静态市盈率低于五年均值1.2个标准差,盈利和估值双修复背景下市场向上的方向具备确定性。不过,市场向上的幅度会有多大依然面临一些不确定性,需要持续跟踪和验证,这包括海外需求放缓下出口的走弱、房地产市场需求修复空间可能偏弱,后疫情时代“疤痕效应”下超额储蓄率转化消费的逻辑面临不确定性等。

在市场投资逻辑方面,不同于2022年市场体现出来的复杂博弈和快速轮动特征,预计随着未来经济、社会秩序恢复正常,2023年市场的投资逻辑将回归到我们过去一直聚焦的股价“长-中-短”的驱动因素,这也是我们一直在打造的“基本面+量化”双擎驱动的投资体系。其中,“长”——低频基本面,决定了企业中长期绝大部分的价值,商业模式、竞争格局、结构性竞争优势、治理结构、管理层是其主要组成部分,来自于深度认知;“中”——高频基本面,决定了企业中长期少部分价值,却是短期股价波动的重要驱动因素,主要受短期经营业绩、短期景气周期影响,来自于体系化的业绩跟踪和调研信息的使用;“短”——量化多因子,能够优化组合短期的风险收益性价比,质量、成长、分析师预期、流动性、低频量价、机构行为等是重要构成因素,来自于多因子模型视角下的体系化投资。

在投资机会方面,未来我们主要关注四个方面:防疫形势好转推动下的消费复苏、中国需求美元计价的周期弹性资产、国家安全背景下的自主可控与进口替代、具有可持续增长前景且估值不高的新半军赛道股。另外,明年有望迎来中国经济企稳周期与美国经济衰退周期的共振,港股市场有望迎来业绩和估值的双击机会。

于浩成:

展望未来,感染高峰期过后,疫情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将越来越弱,伴随着生产生活恢复,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是确定性事件。同时,政策面对扩大内需尤其是恢复消费和基建投资予以重视,更多利好政策有望出台,再结合目前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处于较低分位数,因此对市场表现整体偏乐观。当下市场属于经济复苏预期下的贝塔行情,大部分本轮受损的板块股价都有一定的修复空间,但后期还是会回到行业和公司基本面上,中长期增长前景清晰、质地优秀的公司会有更持续的表现。复苏的顺序而言,早周期的地产、消费会相对靠前,之后是科技、制造业等。

基金组合总体上仍坚持成长风格,聚焦新兴成长产业,研判产业发展“临界点”,在“甜点区”投资竞争优势突出、治理结构优秀的公司。后续主要关注三大板块:

第一,科技、新能源板块,尤其是近期产业链价格下跌后,需求有望被激发的光伏,风电产业链。长期看,全球碳中和背景下,近五年新能源产业在资本市场上的发展规模稳步提升。经历16-21年的经济上行周期后,叠加疫情影响,长期看传统经济领域(地产、基建)显现疲态,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或发展壮大,氢能、光伏、风机、储能等投资仍处于快速增长期。

第二,大制造领域,主要看好景气有望触底回升的半导体以及景气维持高位、估值显著回调的军工板块。长期看,优质半导体企业仍有较大成长空间,半导体国产替代份额有望提升。

第三,受益于疫后复苏的主线板块,包括新消费、医疗器械等。经过前期调整,医疗、消费等板块估值已触及市场相对底部区域,随着未来疫情的减弱,整体上经济复苏的趋势比较明确,反弹可能性较高。

展望2023

对于2023年中国经济,海内外绝大多数研究机构预测会出现明显反弹,全年GDP增速在5%-6%之间。但是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持续优化调整,以及房地产下行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我们对于2023年中国经济实现整体性好转,极有信心,实际增速很有可能会超过市场普遍预期。

对于市场节奏来看,我们认为,在宏观经济快速修复过程中,内需为主导的价值类、周期类股票容易产生估值修复行情;随着下半年谋划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绝对增速水平较高的成长股将占优。内需方面建议关注地产相关的家电、家居和前期调整充分的医药;成长建议关注以恒生科技为代表的平台经济和科创50为代表的硬科技板块。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们认为,此轮市场调整的底部区域已然探明,虽然市场的上涨不会一蹴而就,短期内面对宏观经济基本面偏弱的现实,难免会有波折,但我们有理由对2023年的权益市场更加乐观一些。

【广告】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广告,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广告主对本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本网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广告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