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天津滨海网>资讯频道 > 热点 > 正文
世界热推荐:梦碎“跨境电商” 谁骗了我半生积蓄?
2023-01-11 06:34:01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编辑:

每经记者 杜蔚 温梦华 每经编辑 董兴生

找一个海外网站开店,将中国商品卖出去的“反向海淘”,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商家、资本入局。


【资料图】

企查查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全国新增超2万家跨境电商相关企业。《2022年(上)中国跨境电商市场数据报告》预计,2022年跨境电商市场规模有望达15.7万亿元。

15.7万亿,市场很大,诱惑也大。“不用懂英文,一单净赚超40%”,“没有进货渠道、没有货源,也能做”,“‘保底’营业额一个月4万元”,正是这些极具诱惑力的“跨境电商”营销术语,让贵州的李云、河北的钟勇、内蒙古的于伟等全国各地数十人,在短短数日便落入新骗术的圈套,有些家庭甚至因此倾家荡产。

更让人唏嘘的是,这些商家连自己被谁骗了都不知道。

“这是新出现的情况。”海豚智库电商创始人李成东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北京安博(成都)律师事务所律师陈籽行亦向记者表示,首次遇到卖家遭受“连锁式骗局”案例,“案例中开设的跨境电商店铺、进货的网站都是假的”。

利用国内外信息差,诱惑商家进入的新骗术,让正在崛起的跨境电商蒙上了阴影。记者追踪调查两个多月,亲身体验李云等人究竟是如何一步步被蛊惑开店的,试图拨开连锁骗局密织的网;并对话业内权威人士、律师等,还原新骗局背后的原因,探讨跨境电商行业的问题与契机。

一环套一环:半月被骗近75万元

2022年10月,开实体服装店的李云被跨境电商免费开店、无需货源等“噱头”吸引,以为遇到一个“珍贵”的创业机会。怎料,她掉入的是个巨大陷阱。

通过网上“老师”的指导,李云当天就在Lelong shop上开了一家店,并通过“有货网”采购、代发给海外买家。最初,李云很快便在Lelong shop上收到了回款。

“我查过Lelong,是1998年成立的,在国外很有名气。”据李云讲述,随后几天,订单越来越多,金额也越来越大,“后面我每一次的订单都有十多万元”。

并非没有过怀疑。在投入到4000元时,李云便打了相关权威部门的电话,但当时无法明确是否为诈骗,于是她也就没在意。之后,李云还以父母的名义又开了两家店。

从最初的免费开店,到几百元的货款,再到几万元、十几万元,随着订单越来越大,像是“滚雪球”一样,为了获得回款,李云砸入的钱也越来越多。而为了不让之前的钱打水漂,她又只能不断投入更多的钱。在无力支付采购新订单的货款后,李云的三家店铺均被网站冻结。“老师”告诉她,需要缴纳5万美元的保证金才能解封店铺。直到这时,李云才意识到自己落入了骗局,于是报警。

记者登录李云被冻结的女装店铺后台看到,目前,李云待结算金额超6万美元,已结算金额超3万美元(封店后结算未能提现)。“未结算和已结算的都是我已经发了货的,单这一个店我就投了60多万元。”李云表示,短短15天,自己的三家店铺就被先后冻结,投入的70余万元打了水漂。其中,在2022年10月24日报警当天,自己又打去10万元。

对李云而言,这70多万元不仅花光了自己的积蓄,还搭上了父母半辈子的积蓄。而李云的遭遇并非个例。记者采访发现,仅“Lelong shop”一家平台上就有3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卖家有着同样的遭遇。截至2023年1月6日,据记者大致统计,他们累计被骗逾200万元。

住在内蒙古的于伟告诉记者,她在开店第三天打款时发现不是同一个收款账号,觉得不太对,但在被“老师”诱导查看后台回款后又打了8000元。“当晚便又出现了50单约2万元的订单。我在平台要求客服通知客户退货,但没有回应;跟‘老师’协商,对方也说没办法,不按时发货就封店、冻结账户。”

体验无货源骗术:以小钱套大钱

“无货源开店”,“不收取任何保证金、学费及咨询费等”,打开上述卖家们提供的广告链接,记者看到海报上的广告语十分诱人。

在记者点击“立即咨询”后,通过一张二维码添加了“SiteGiant有限公司客服”的微信。对方介绍,Lelong是马来西亚最大的电商平台,现面向中国商家全面招商,名额有限。

记者查看SiteGiant有限公司企业信息时发现,该号为“个人填写”,并未提交相关资料以验证主体信息的真实性。

“扶持您开店是没有任何费用的。”对方一再向记者强调。随后,其引导记者下载了ICQ软件,之后又拉群介绍运营“老师”指导开店、卖货。记者的体验与在德国工作的杨亮讲述的被骗路径如出一辙。

杨亮介绍,货品图如何分类、logo怎么设计,都是“老师”帮他搞定的。最初,对方特别热情。“每天都会帮我关注店铺动态,手把手教我,还对我嘘寒问暖。”当店铺被“海外买家”下单后,“老师”教他到“有货网”搜索买家想要的商品,然后将货款打给“有货网”提供的私人账号,“给我说对私不交税,我就信了”。

当“有货网”为他发货后,便可将订单号填回Lelong shop的店铺,视为该订单完成。“他们说等买家收货,我就能去店铺里提钱了。”杨亮说,按“老师”的说法,“每单都会有至少40%的净利润。但必须在买家下单24小时内完成发货,否则将被视为违规,冻结店铺。”

一开始都很顺利,但随着订单金额越来越大,杨亮投入货款越来越吃力,资金开始周转不开,他一度告诉“老师”不要推流,先不接订单,但订单仍然一个接一个。

短短一周之内,因未能按时发货,杨亮的店铺被封了两次。他东拼西凑缴纳了1000美元保证金后,“老师”还责怪他:“你连一两个知心朋友都没有吗?”

杨亮曾试图联系海外买家,协商取消订单,但发现对方为空号。当他质问“老师”并提出疑问,“客户下了10万的单子,我没钱进货,这单我不做了还不行吗?”却反被“老师”指责为“无良商家”,“没有区号你怎么打电话?自己准备多少资金,就提前说,是你不说……自己违反规定解决不了,就说被骗。”

至此,杨亮才幡然醒悟,自己是遇到了“杀猪盘”。于是,立即委托国内朋友报警。

公安局来回跑了好几趟,还不知被“谁”骗了

上述30余位卖家入驻的Lelong shop,究竟是不是马来西亚的Lelong?

记者多次致电Lelong,但截至发稿并未得到回复。“Lelong在我们国家是比较老牌的电商平台。”马来西亚中国丝绸之路企业家协会署理总会长苏彦禄向记者表示,Lelong shop虽然网站页面上显示的公司地址与Lelong一样,但没有当地政府要求的注册号,且两家网站logo不同。

“我哭着求我妈相信我,借钱给我做跨境电商,结果被骗近75万元。”在公安局来来回回跑了好几趟后,李云还是连自己被“谁”骗了都不知道。另一位卖家罗茜也向记者苦笑道:“去警局报案时被问到行骗人或公司的名字时,我懵了。”

Lelong shop背后公司信息无人知晓,数十位卖家也是将货款对私打给“有货网”的,且每次打款账号都不同。

采访中,几乎所有卖家均向记者提到,网店有时打不开,只能联系“老师”,用重新发来的网址进入。对此,记者向IT人员询问,并利用技术手段解析了卖家口中的Lelong shop和有货网,赫然发现这两家网站的IP地址时不时就会发生“移动”,但只在日本东京和中国香港地区。“从解析结果来看,大概率是同一家公司在运营,并且这类网站制作价格低廉,几百元就能做一个。”

“‘老师’说我们入驻的网站是Lelong的子网站,专门针对中国卖家,公司在香港。”卖家李璐向记者提供了几个视频,是她在店铺被冻结后找到一位香港地区的朋友,让其帮忙到现场问明情况。据其朋友录制的视频,该地址所在写字楼并没有Lelong shop相关的公司。

这也就导致,上述数十位卖家意识到“被骗”后,向律师咨询或向警方报案时,才突然发觉,连该“状告”谁都不知道。

一位电商行业资深人士向记者表示,这数十位卖家或遭遇“连锁骗局”,不仅海外店铺是假的,就连进货网站也是假的,根本没有所谓的海外买家。

记者根据多位卖家提供的海外买家地址和电话,分别致电纽约、伦敦等多地买家求证,但无一能接通,其中多数为空号或错号。

披着跨境电商外衣,行网络诈骗之实

在“反向海淘”火爆之前,早有不少中国商家在亚马逊、虾皮等平台上“淘金”。相比这些大型平台开店的资金投入和流程,不法分子瞄准的正是商家想要简单尝试的心理。

“此次事件是披着跨境电商外衣,行网络诈骗之实。”一位跨境电商行业资深人士分析认为,由于Lelong shop、有货网站点在海外或造假,恐将导致我国的监管难以执行。

“利用海外服务器和虚拟IP地址实施非法活动,是近年来比较高发的一种情况,这无疑增加了受害人维权的难度和成本,也为警方的侦查工作增加了障碍和挑战。”北京安博(成都)律师事务所律师陈籽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接触过多起跨境电商纠纷,但首次遇到卖家遭受“连锁骗局”案例。

陈籽行认为:“该事件已涉嫌刑事犯罪,但受骗卖家利用个人力量查明和确认Lenglong shop的主体身份和联系地址是比较困难的。”

记者了解到,在万般无奈下,大部分卖家已将搜索“跨境电商”时用到的搜索平台作为了被告主体向警方报案。

“若搜索平台将lenglong shop相关链接和平台作为广告推送,那么可能被认定为广告发布者。根据广告法的相关规定,发布虚假广告欺骗、误导消费者,使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由广告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陈籽行同时强调,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不能提供广告主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消费者可以要求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先行赔偿。

在陈籽行看来,目前跨境电商受害者走民事司法途径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一是难以确定被告身份信息;二是司法文书送达难,多数跨境电商施害人不在境内;三是执行难、回款难,即便判决胜诉,也可能存在没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情况。

陈籽行介绍,目前受害者权利救济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卖家将共同收款人的信息提供给警方并报案,由警方侦查并追回款项;二是将收款人作为被告,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收款人返还款项。

记者手记:跨境电商造富空间远超想象,但也陷阱重重

作为世界工厂,中国跨境卖家是各大电商平台争抢的对象。

相关数据显示,近5年来,中国跨境电商规模增长近10倍。2021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达1.92万亿元。《数字平台助力中小企业参与全球供应链竞争》报告预计,到2025年,中国跨境电商B2B市场规模将达到13.9万亿元。

“跨境电商作为一条新的掘金赛道,其创造财富和发展的空间远超我们想象,但我们看到的往往只是成功者,业外人士主动或被动地听说这些成功故事后开始了解跨境电商,但未形成对跨境电商完整的认知体系和辨别能力。”成都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秘书长姚正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当跨境出海成为一个大市场的时候,也被骗子盯上了。”海豚智库电商创始人李成东向记者一针见血地指出,“做跨境电商需要特别谨慎。卖家抱着侥幸心理才会相信什么都不用投入,只要开个店就能赚钱。”

记者通过大量采访了解到,数十位被骗卖家中,还有人是被短视频平台上“跨境电商”课程营销号的代运营等噱头吸引。但进入后,遭遇花式骗局,自己开的店铺均以被冻结告终。

卖家刘丽刷到跨境电商的短视频,萌生开店想法,投入数万元后颗粒无收;北京的田红花了近3万元找人代运营,对方收款后对其店铺被“冻结”置之不理……

任何行业都没有速成的赚钱渠道和法则,姚正毅建议,想涉足跨境电商行业的商家需通过正规渠道了解学习,避免陷入零货源、假店铺等圈套。

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向市面上多家跨境电商代运营公司了解到,“合作套餐”从几千元到近5万元不等,并对代运营店铺进行了每月上万美元的“保底”承诺。

“去年,很多同行都消失了。”做跨境电商运营近3年的肖乐告诉记者,形势很好,但市场混乱,“不负责、玩套路的(同行)就会失去信任,能坚持下来的寥寥无几。”

“中国企业现在需要走向全球市场。但真正的产业出海和品牌出海,需要企业建立自己的核心团队,不断探索,链接各方资源,形成一套完整的行业知识体系。”姚正毅呼吁,为让跨境电商行业更加有序、高效发展,律师、学者等对跨境电商行业有研究的专业人士可以讨论形成一些规则机制,避免以跨境电商为幌子而出现的新型网络诈骗事件愈演愈烈。

(文中李云、杨亮、于伟、罗茜、田红、李璐、刘丽等卖家及跨境电商从业者肖乐为化名)

关键词: 跨境电商 Lelong shop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