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天津滨海网>资讯频道 > 热点 > 正文
环球视讯!纪敏:中国经济有望重回潜在增长水平
2022-12-24 19:30:33 来源:中新经纬 编辑:

中新经纬12月24日电 题:中国经济有望重回潜在增长水平

作者 纪敏 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室主任


(资料图片)

2022年以来,中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实施宏观政策,最大程度稳住了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同时在全球高通胀背景下继续保持了物价形势的基本稳定。

从货币政策看,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政策传导效率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质效进一步提升,对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发挥了重要作用。总量方面,流动性保持了合理充裕,信贷、M2、社融增速稳定性增强,增速均在两位数以上。利率继续稳中有降,迭创有统计以来新低。结构性政策力度进一步增大,促普惠、强短板、补弱项,惠民生。汇率方面,坚持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和预期管理,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的自动稳定器功能不断增强。在主要经济体货币中,人民币汇率的抗跌性得到显现,双向波动成为常态。风险防范化解方面,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处置风险,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金融风险总体持续收敛。

展望2023年,一方面,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海外通胀高位运行,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国内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压力仍不同程度存在;另一方面,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素条件较为充足,有效需求恢复的势头日益明显,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随着疫情防控态势的转变和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起效,有利条件正不断增多。

一是经济循环改善将有助于提升货币流通速度,货币、财政政策传导效果有望增强。经过三年持续有效的努力,疫情防控态势已迎来重大调整,整体经济活动尤其是消费将逐步恢复,产能利用率上升,供需衔接和经济环境会得到改善。相应的,货币流通速度有望逐步上升,同样的货币增速有望支撑更高的经济增速,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传导效应由此增强,宏观杠杆率也会随经济增速回升稳中有降,全社会资产负债状况有望好转。

二是前期以及2023年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的效果将进一步显现。随着经济循环的改善,前期以及未来出台的一系列稳投资、促消费的政策措施,效果将进一步显现。比如2021年三、四季度以来明显增多的各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物工作量有望随着经济循环改善进一步显现。随着稳定房地产市场政策措施的到位,房企融资环境改善,房地产对经济的正面效应将逐步恢复。

三是外部环境也存在有利的一面。相较2023年,中美经济周期将出现一定反转。一方面,美国加息对经济增长的损害效应将在2023年进一步显现;另一方面,中国坚持正常货币政策,保留了必要的政策空间。随着中美经济周期反转变化,中国货币政策“以我为主”的空间将进一步增大,有利于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四是前一时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红利效应将逐步释放。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深化,民营经济、外商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平台经济步入常态化监管,以及数据市场基础性制度、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的实施等。所有这些都将有助于市场活力、创新活力的不断激发,以及需求潜力的不断释放。

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3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政策取向和重点任务作出了明确部署。在此背景下,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做好自己的事,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抓好政策措施落实衔接;财政政策加力提效,提升支出强度;货币政策精准有力,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降低融资成本,与财政政策加强协调联动,共同发力扩大需求,优化供给,提升产能利用率,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同时,要进一步深化要素市场和放管服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通各项政策落实的堵点,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中国经济就一定能重回潜在增长水平,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本文根据纪敏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2年会上的发言整理而成,未经本人审阅,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所在单位意见。)(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王蕾

关键词: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