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三藏
【资料图】
这是2022年车险市场中最大的“亮点”,也是最大的痛点。
一方面,2021年12月行业出台新能源车险专属条款,重点解决了消费者普遍关注的“三电”保障问题,保险责任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充电桩等配套设施的保障责任也纳入到附加险范畴。
另一方面,数万亿汽车产业转型迭代之时,各种政策加持下,新能源车早成奔马之势:新车销售下滑严峻的当下,2022年1-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均增长了120%。
保险责任的扩大和增速的激增,无疑打开了车险新的空间:2022年1-7月,新能源车险保费收入231亿元,占商业车险总保费收入的6.7%。
然而严重的亏损,甚至部分公司赔付率超过100%的尴尬数据,也是新能源车险必须面对的一面。
加之新能源车险的高市场集中度,呈现出比传统燃油车险市场更为集中的走向:市场前八家公司新能源车险保费占比超过了90%,大部分中小公司不敢涉猎新能源车险。
这说明了什么?
保险公司固然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车的广阔发展空间,但其不可控的赔付率,又令之噤若寒蝉,甚至成为新能源车险发展的阻力。
再看社会新闻层面,屡见报端的新能源汽车大事故频出,且呈现出明显的集中性特点。如结合行业数据观察剖析,将更理解保险公司新能源车险决策。
这就是新能源车险的现实处境。
1
-Insurance Today-
林志颖事件引发的关注
令人畏惧的碰撞燃烧
成新能源车头号杀手
中国台湾艺人林志颖驾驶特斯拉的车祸事件,再度将新能源车的用车安全拉回大众视线。
尤其是之短时间的燃烧报废,更令人唏嘘不已。
事实上,由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技术尚在发展阶段,在某些复杂的环境下易引发电池升温失控的报道时有发生,燃烧爆炸、车毁人亡的惨剧也随之出现,引爆舆论。
一时间,电池安全,成为阻挡新能源车快速普及和渗透的拦路虎。
简单梳理新能源车大事故,起火燃烧最是吸睛,多被报道。
先看一组权威数据:
国家应急管理部公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车火灾数据:一共发生640起,平均每天7.1起,同比上升32%,高于交通工具火灾平均增幅。
新能源汽车一旦电池起火,整车将大概率报废。对保险理赔,全损是巨大的损失。而新能源车碰撞即起火的概率,又远大于传统燃油车。
联想行业推出新能源汽车专属条款时,直接删掉征求意见稿的火灾翻倍责任,大概也是基于这一风险认知的预判。
但对保险公司而言,如何识别新能源汽车的碰撞风险,在当下车企数据并不能完全打通的现状下,是保险公司谨慎承保新能源车的重要原因之一。
2
-Insurance Today-
从特斯拉到蔚小理
自动驾驶与刹车失灵
乃行业另一大诟病
自动辅助驾驶,新能源汽车最酷的黑科技,也是其最大卖点之一。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辅助驾驶、自动驾驶、刹车失灵等问题,也是其一大诟病与难题:如何去界定事故责任的直接原因?
如新能源汽车的头牌,特斯拉关于刹车系统和自动驾驶辅助功能的问题,广被质疑,屡上热搜。
Tesladeaths数据显示:在中国内地,有15人在特斯拉事故中丧生。其中,大部分都与自动驾驶功能有一定关系。
最新一起发生在7月8日,重庆的一辆蓝色Model Y失控撞上路边行人,导致2死4伤。
再如林志颖车祸事件,虽然事故原因尚未定性,但也被质疑与开启自动驾驶功能有关。
回看本土的造车新势力,自动驾驶或刹车事故也是频发不断。
日前,再一次将蔚来带入负面舆论的:即发生在其总部——一辆蔚来汽车从总部三层冲出大楼,车内的两位试车员双亡。
2022年5月18日,理想汽车也被爆出一则相关事故:一名车主在自动辅助驾驶模式下,以95码速度撞上前方工程车。事后复盘,此车行驶中并未没监测到前方的庞然大物,且没做出任何反应和减速提示。
小鹏汽车也有多起类似案例发生。2022年8月10日下午,浙江宁波一名小鹏P7车主在辅助驾驶过程中,与前方停靠车辆相撞,造成1人死亡。
一段肇事司机的聊天记录被曝光,该车主称,当时车辆开启XPILOT2.5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自己设定的时速也是80km/h,但车辆在撞击前没有发出任何警告。
紧接着,2022年8月12日,一名浙江车主在驾驶小鹏的行驶途中逐渐偏离车道,最终导致车辆撞上隔离栏,致使其身亡。
事故调查显示,事故发生时车辆没有明显刹车痕迹,发生碰撞后车辆气囊也并未弹出,车辆在撞击护栏前并无明显的减速迹象。
类似的案例尚有很多,这皆说明新能源汽车在安全技术上,或多或少存在缺陷。且随着造车新势力大规模批次车辆的召回,消费者关注的问题已不再是酷炫的黑科技问题,而是新能源汽车本身的安全问题。
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技术问题,也注定会对新能源车险的赔付率产生巨大的不确定性影响。
故而新能源车险的发展,当前仍是一个“让人欢喜让人忧”的话题。
“喜”是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期盼,“忧”是对安全性的怀疑。
3
-Insurance Today-
并不乐观的赔付水平
新能源车出险率及案均赔款均远高于传统燃油车
根据行业交流数据,新能源车的业务结构,与传统燃油车存在明显差异:
传统燃油车的使用性质主要集中在家用车领域;
新能源车的使用性非家用车一家独大,而是在出租租赁和企业用车的承保数量占比,明显较高。
从保费收入看,营运性新能源汽车单均保费较高,其保费收入占比已达总体量的1/3。
从区域看,新能源车险的投保地区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广东、深圳、上海、浙江、北京,是新能源车投保占比最多的五个地区。
上述数据意味着:
新能源车多为上路时间长的营业性用车,时间里程与出险频度成正相关性;而发达地区的物价水平较高,也与案均赔款呈正相关性。
这也解释了新能源车险的出险频度与案均赔款高于传统燃油车的原因。
事实上无论,车损险还是三者险,新能源车出险率均高于传统燃油车。
在案均赔款上,新能源车损险的案均赔款也明显高于传统燃油车。
(车损险)
(三者险)
两者叠加的结果:新能源车的赔付率显著高于传统燃油车。
如上,因新能源车与传统燃油车风险特性与风险点差别过大,在保险公司没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合作支撑的背景下:
新能源车险过高的赔付率,仍是制约新能源车险在保险公司落地的“核心问题”。
后记
从大事故频发,到并不乐观的新能源车险赔付数据。保险公司承保新能源车业务的经营情况,可想而知。
这说明新能源车险在我国的车险未来的发展历程上,仍需相当长的探索时间。
这不仅需要行业自身的寻求改变,更需要与新能源车生态的结合与发展。
保险公司大力开拓的同时,尚需思考如何比市场其他主体快一步建立起新能源车产业生态的布局优势。
这将比抢抓新能源车承保业务,更具意义。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今日保。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