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陈荣浩 每经编辑 魏文艺
虽然今年前7月百强房企拿地规模下降明显,但部分房企表现依然亮眼。据中指研究院统计,今年1~7月,TOP100企业拿地总额8024亿元,同比下降55.6%。另据CRIC数据,170家上市房企中,前7月拿地平均溢价率高于10%的企业高达79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从大环境来看,房企整体拿地规模下滑显著,近几个月房企拿地规模降幅均超过50%。”中指研究院企业事业部研究负责人刘水通过微信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市场下行背景下,多数企业拿地积极性下滑,但仍有部分央企及地方平台积极拿地,这些企业正成为各地土拍中的拿地主力军。
哪些房企仍在溢价拿地
克而瑞数据显示,今年22城首批集中土拍的平均溢价率为3.9%,仅深圳和合肥的平均溢价率超过了10%,分别为15%和11.2%;南京、福州、上海、苏州、长沙等16个城市的土拍平均溢价率低于5%。
CRIC数据显示,170家上市房企中,今年前7月拿地平均溢价率高于10%的企业高达79家,占上市房企总数的46.47%。若仅从2022年上半年来看,拿地平均溢价率高于10%的企业为7家。具体到企业,下半年以来大悦城(000031)拿地溢价率最高,达30.55%,也是唯一一个拿地溢价率高于30%的企业。此外,华润4宗地块平均溢价率11.43%,万科6宗地块平均溢价率为13.39%。
值得注意的是,前7月深圳和合肥的土拍保持着较高溢价率。如今年5月的深圳首轮集中土拍,8宗地块全部成功出让,且均是触顶成交,共收金193.3亿元,平均溢价率约为15%,万科、华润、天健、深汕投控等均有斩获。
深耕大湾区的某房企相关负责人李峰(化名)通过微信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企业目前对于拿地相对来说较为谨慎,一二线核心城市的优质地块往往竞争都很激烈,能否拿到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相比前几年把拿地作为核心,现在企业重心更偏向于销售。我们从去年就调整拿地策略了,对于土拍市场非核心区域的地块基本不怎么考虑了。除了土拍,还会通过收并购、合作开发等方式获得拓展地块,相信这也是多数中等规模区域型房企共同的选择。”
哪些城市最受房企青睐
据中指研究院数据,1~7月保利发展以累计新增货值1571亿元占据榜单第一;招商蛇口(001979)和滨江集团(002244)紧随其后,累计新增货值规模分别为1093亿元和911亿元。
在新增货值排名TOP20房企中,也涌现出了部分“黑马”,这些企业在过往的房地产市场中关注度并不高,但在今年前7月却首次冲进了榜单。其中,上海地产集团以385亿元居第14位,中建东孚以379亿元排在第15位,象屿地产以347亿元排在第16位,大家房产以305亿元居第20位。
此外,从不同区域的房企拿地表现看,城市群中长三角居首位,房企拿地金额占总金额比重为43.6%,粤港澳大湾区占比为12.1%。
具体来看,在京津冀地区,华润置地、中海地产和绿城中国拿地最为积极,前7月拿地金额分别达177亿元、125亿元和98亿元;在长三角地区,滨江置地以392亿元的拿地金额位居榜首,招商蛇口和绿城中国分别以310亿元和218亿元紧随其后;在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地铁、越秀地产和保利发展分别以165亿元、129亿元和126亿元的拿地金额位居前三;在中西部地区,中海地产、华润置地、武汉城建集团分别以128亿元、115亿元和103亿元的拿地金额位居前三。
从多地已完成的前两批集中土拍来看,国企央企以及地方平台仍是拿地主力。包括华润置地、招商蛇口、中海地产等龙头企业,在全国多个核心城市均有布局。在民营房企中,滨江集团拿地最为积极,牢牢占据杭州市拿地金额榜首。
在刘水看来,部分央国企之所以在逆市背景下敢于拿地,主要是基于以下四大原因:一是这些央国企拥有融资优势,资金充裕;二是当前土地溢价率较低,拿地成本较低;三是大力发展,积极获取土地储备,为后期发展奠定基础;四是当前土地市场低迷,部分央国企起到了托底的作用。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