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天津滨海网>资讯频道 > 热点 > 正文
社融数据大幅回落需用改革激活市场主体的信用创造
2022-05-16 06:39:03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编辑: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这是4月份社融数据给市场的直观感受。

央行最新发布4月金融数据,新增社融9102亿元,为前值4.65万亿元的19.6%,比去年同期少增9468亿元;其中,新增人民币贷款6454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8231亿元,投向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贷款3616亿元,同比少增9224亿元。社融在总量上大幅回落,超出市场预期。

更重要的是结构分布,其释放的信号值得关注:居民部门贷款新增-2170亿元,同比少增7453亿元,其中住房按揭贷款、消费贷款、经营贷款等都出现同比减少;非银企业部门新增贷款5784亿元,同比少增176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948亿元,中长期贷款新增2652亿元,同比少增3953亿元,企业票据融资5148亿元,同比多增2437亿元。

从分部门数据看,最终消费和投资正对我国经济稳增长形成一定拖累,如果结合最近的贸易数据,即出口同比增长1.9%、进口同比下降2%,那么在经济增长引擎上,投资和出口都呈现压力。

数据背后是市场主体的悲欢。这缘于目前内外经济的不确定性,模糊了市场主体视野,人们看不清自身的发展空间,从而选择信用紧缩。

以居民部门为例,从行为经济金融框架上解释,由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导致人们在心理账户上分配其收入时采取防御策略,即人们对安全需求的诉求比重提高,增加储蓄以备不时之需。因此4月居民部门去杠杆,并通过增加储蓄被动推动M2同比增长10.5%,即去杠杆拉动M2增长。需要警惕这种悲观预期一旦固化,消费函数的收敛会非常突出。

以企业部门为例,短期贷款同比少增,票据融资同比多增,前者显示经营收缩,后者则显示企业经营活动流动性紧俏,即企业为缓解自由现金流压力,愿意进行票据融资贴现,这预示企业的库存周期已越过发力期;而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接近60%,则警示企业资本支出收缩明显。

企业进行信用创造意愿不足,恰源自持续高位徘徊的PPI、CPI剪刀差,使边际递减的投资边际收益率难以有效覆盖未来可预期的敞口风险。1~4月企业加权贷款利率降到4.39%,市场主体依然不愿信用扩张,深层次原因是国内的自然利率已呈边际递减态势。

为此,要稳增长和保市场主体,需要一套短中长期相结合的组合拳,给予市场主体更多可行自由空间,以激活市场自利本能。

中长期角度看,通过深化要素资源市场化改革,切实有效地疏通要素市场与消费市场的价格传导,以及打破垄断、推动要素资源市场开放准入的改革等,为市场主体提供具有可信度的可行空间,增强市场主体在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市场化风险管理和对冲缓释能力。

同时,随着我国确立以内需为主的新发展格局,这需要决策层加速财税体制改革,适度探索从流转税为主的间接税向所得税为主的直接税的转型。随着我国进入消费内需驱动为主的增长模式,尽快搭建直接税为主的税制结构,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制度成本。

短期角度看,就是在加大减税降费、财政贴息等的同时,将积极财政政策从资产端向最终需求端转变,拉长财政赤字的迂回生产周期,以便拉长市场信用创造链条。

总之,授人以渔才是最敦实的稳增长。我国改革开放40余年的历史证明,通过改革实行可信的放权让利,拓展市场主体的可行自由,市场主体就能在更有深度和厚度的市场进行创造,以激活经济内生活力。

关键词: 市场主体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