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亿和控股通过格隆汇极调研平台开展了2021年度业绩发布会及投资者推介会,参与嘉宾有亿和控股汽车集团市场总监朱笛春、亿和控股副总经理兼投资者关系总监王伟。
会议要点经整理如下:
公司成立于1993年,2005年香港主板上市。2011年,亿和控股开展第二主业,拓展汽车结构件模具和零配件业务。至今,形成了办公自动化、汽车零配件模具研发和精密结构件的制造、以服务器为主的互联网信息产品等三大业务板块,并拥有稳定的全球客户群。
同时,公司的全球业务布局正在稳步推进,目前在中国、越南、墨西哥共拥有12大工业园区。其中,有6个汽车板块的园区、6个办公自动化的园区。深圳的园区物业建筑面积接近30万平。12个园区加起来接近90万平。目前,公司账面净资产26亿元,没有充分反映公司的物业价值。
业绩方面。2021年,公司收入增长27%达到51亿港币;净利润扭亏为盈,由20年亏损1500万到21年盈利1.55亿港币,增幅11倍。公司收入、毛利率、净利率等多项核心数据均回到了过去五年的高位。同时,公司保持了年度30%的派息率。
值得强调的是,汽车业务已然成为了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作为一个30年的老牌制造企业,叠加海外客户长期的高品控要求,公司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和专利。10年汽车模具和零配件的开发生产经验,也让公司得到很多的国际知名客户的青睐,比如公司是北美特斯拉的前排座椅的一供和独供。
公司汽车板块三大优势突出:
1、技术优势。模冲焊涂一体化流程;模具技术,寿命长(1000万冲次,行业平均300万次)、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这有赖于公司庞大的专业技术团队,仅模具工程师,公司就有300多人,超高强度成型,轻量化这方面都有非常多的技术专利。由于自动化程度高,公司的汽车板块人均年产值100万,远高于汽配行业平均水平(70-80万),北美工厂人均更是超过150万。
2、先发优势。2017年公司开始在北美墨西哥建厂,当地磨合,项目落地,资本开支和产能爬坡已经基本完成,北美墨西哥二期具备10亿产能。北美市场供给极度稀缺,有利于公司开拓市场。同时,北美的销售体系更加高效直接,定价体系能提高利润率。
3、产能优势。目前,公司产能50亿,但订单超过了130亿,后续产能利用率提升高度确定;50亿产能的资本开支已基本完成,折旧已经过了高峰期,公司新增固定资产产值率大约1:7,远高于行业1:1.5的平均水平;经营杠杆马上快速释放,折旧摊销已过高峰期,未来利润增速将远高于收入增速。
得益于多重优势构筑的护城河,公司的汽车座椅骨架得到了全球客户的广泛认可。具体来看,全球前十大座椅总成有六家是公司的客户,此外还有很多国内外的知名整车厂,比如特斯拉、福特、长城、长安等都是公司的重要客户。
除了座椅骨架外,公司汽车板块产品还包含车身、底盘、天窗、电池包等多个品类,进一步打开了价值成长空间。尤其是电池包类产品,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其作为新能车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的成长空间和速度较快,公司提供了电池包的核心结构件的研发和制造,比如为北美第三大新能源品牌lucid生产电池包结构件,同时和国内的造车新势力以及头部电池生产企业都有接触,这些都为公司在电池包类产品打下了良好的客户基础。
值得强调的是,基于“好模出好品”的行业共识,公司在模具上的优势是其能不断拓展业务的核心。目前,公司有深圳、武汉两个模具工厂,合计有超过300人的工程师团队,能迸发出强大的协同效应,并拥有模内铆衬套、模内攻牙、模内铆钉等多项重要专利。
从具体的客户层面来看,北美特斯拉是公司重要的海外客户,其全系车型的前排座椅是平台标准件,均由公司独供和直供。后排座椅则通过佛吉亚、延锋等Tier 1间接供货。墨西哥数码模二期投资(厂房及设备)已于2022年1月6日正式投产,预计年产能10亿,年底之前会完成整个产能的爬坡。今年年底或者是明年年初的时候开始三期的建设,计划将具备产能20亿。此外,还有lucid、福特等其他重要车企。
国内方面,长城汽车是公司重要合作伙伴,公司重点做其“金刚炮”以及“坦克”系列的高端品牌。目前,这两个系列的车供不应求,未来长城还会放弃一些低端品牌,加大高端品牌投入,与公司的合作会进一步深入,后续订单量有望继续提升。
办公自动化方面也是亮点颇多:
1、国产信创。出于信息安全的考虑,现在政府、金融机构必须采用国产品牌打印机和复印机。公司已经开始和联想、长城光电等国产知名打印机厂商开展密切合作,国产信创趋势确立,传统客户市场集中度提高。
2、全球市场增长。山东威海作为一个新的全球打印机的生产基地,将来会占全球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产值超1000亿。对此,公司在威海布局了两个产业园,同时与富士胶卷合作开发Floria品牌。
3、商业模式升级。公司从简单的模具加工到高价值零部件制造,并深度参与产品设计。已具备整体设计、制造、集成组装能力(整机),单台价值量不断提升。
4、产能规模。办公自动化(OA)板块已经具备百亿产能,2021年产值仅有37亿,低产能利用率为产值的快速提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而且,整个OA板块的大部分折旧已经完成,经营杠杆会进一步放大公司业绩增速。
问答环节
1、近期上海出现的疫情对于公司经营的影响情况如何?公司准备如何应对?
答:疫情对于所有行业的影响都是很大的,这是无法回避的。对于亿和控股来说,我们采用全球化布局,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从国内方面来看,我们除了在苏州一个工业园之外,在长三角没有过多的布局,影响相对可控。而且从一季度数据来看,公司经营情况符合我们的预期。海外方面,北美、越南等地的布局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总的来说,请大家不要被短期的影响所干扰,整个产业以及公司本身的中长期增长还是高度确定的。
2、相比较同行来说,公司汽车业务的核心优势是什么?
答:第一,专业化。2014年开始,我们就把座椅骨架和座椅机构件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大多数车企都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做一个座椅平台,满足自己的各类车型,比如日产最近开发的W33平台,用在了14个单一车型上,量级过千万。这种大批量的需求减少了单一产品的影响,因为车企开发时对市场有预期,但不是所有车型都好卖,这种平台化模式只要有一两个车型好卖,那么它的量就会有保障。另外,这种大的量级比较适合于高自动化的生产。我们现在就是采用了两种形态的生产方式,实现规模化制造,降低人工成本,提升单人销售额。
第二,客户层面我们围绕着汽车座椅展开了市场布局。客户包括佛吉亚、博泽、特斯拉等全球知名企业。整个座椅骨架业务占集团55%的份额。另外,公司在重庆、武汉跟长城汽车进行了深度合作,重庆公司的业务这两年实现了翻倍成长,武汉公司的业务成长性也非常显著。
第三,技术优势,包括模具的精度和模具的寿命。相对传统公司来说,我们模具的寿命更长,业内一般比较好的模具寿命是200-300万,我们的可以达到1000万以上,海外生产的一些模具寿命达到了1500万次,为客户创造更多收益。一来可以让弗吉亚他们提高收费,我们可以与之共享这部分增量;再者,模具寿命不长的话,就要不断开新模,产生的费用很高,比如前排座椅做一次撞击实验费用就要达到600万。
3、特斯拉在公司汽车业务中占比有多少?如果后续特斯拉引入更多其他供应商,公司该如何应对?
答:截止到上个月,特斯拉直供业务占汽车集团比例7%-8%,加上tier 1的数据,这一比例将达到20%左右。前排的七个大件,我们供应4个,整个前排骨架销售比例我们占了65%左右。后排方面,我们通过弗吉亚供货model Y,每周供货量为7000,每月为28000。按照特斯拉的生产计划,第三季度末,前排货量翻倍,每个月24万;后排同样也要翻倍。总的来说,特斯拉的业务明年应该会达到3个亿,占比约35%。
此外,我们作为特斯拉北美前排座椅的独供,可以根据特斯拉的产量进行估算。我们每辆车的产值190,今年北美大约是80万辆的产量。而后排我们是特斯拉ModelY的Tier2,每辆车的产值为370,预计今年北美大约是60万辆车产量。特斯拉是我们非常重要的汽车板块客户,尤其是北美特斯拉,对技术、品控要求很高,利润贡献也很高,远高于国内水平。
至于市场竞争问题,座椅骨架技术门槛还是比较高的,当初特斯拉也是在国内考察了很多厂商才最终确定下来我们,我们对于座椅骨架的要求和技术了解都比较全面。而且我们的自动化方案,能够让他们降低成本。另外,我们在北美有工厂,有利于就近定点交货,有助于其物流体系的畅通。
4、公司的汽车板块中国际收入和国内收入分别占比是多少?然后,公司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来保证供应链的稳定?
答:国际和国内收入的比例大概为1比2。
供应链方面,海外项目的采购95%以上的原材料在当地采购,这是考虑到运费、贸易条款、关税等综合因素做出的判断。当然这里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原本计划要10吨钢材,突然要增加产量需要20吨钢材,这个就不能实现,因为它只能根据你计划的量来提供,所以对计划层面要求会更高。极少数的零配件从国内购买,以前到美国的时间最长要两个月,但到墨西哥基本都是6-7个星期,因此基本也没太多问题。同时,在北美安排了较多的零部件的库存,以保证供应链的可持续性。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