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高端手机市场风云再起。8月以来,小米、荣耀和vivo旗下的iQOO相继推出旗舰款手机。实际上,随着华为在高端手机市场的滑落,今年各大手机厂商都对高端市场发起猛烈冲锋,拿下全球第二的小米、脱离华为单飞的荣耀、位居国内第一的vivo都试图更上一层楼。在今年下半年的竞争中,谁能拔得头筹?
扎堆冲高端
今年下半年的高端手机市场争霸赛打响,尤其在8月份,竞争格外激烈。
8月10日,小米发布MIX4系列,起售价4999元,最高配6299元。这是时隔三年,小米MIX系列的再度回归。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表示,当前小米最重要的任务是要站稳智能手机市场全球第二,同时要在三年内拿下全球第一。根据各大机构的数据,今年第二季度,小米首次跻身全球第二。
来势汹汹的还有荣耀。8月12日,荣耀发布Magic3系列,售价覆盖4599元至7999元区间,这是荣耀自去年11月脱离华为后首次发布旗舰产品。荣耀终端有限公司CEO赵明表示,经过了短暂的滑坡后,7月底荣耀周销市场份额升至14.6%,回归国内前三。荣耀也有更大的野心,它的目标是超越苹果,“抢回属于自己的高端份额”。
作为国内手机市场新贵,vivo也在高端市场不断出击。8月17日,其旗下iQOO发布了iQOO8系列,目标锁定细分的电竞手机市场。其中iQOO 8 Pro起步价4999元,iQOO 8起步价3799元。根据各大研究机构的报告,今年二季度vivo称雄国内手机市场。据悉,vivo的高端旗舰X70也即将发布。
战略窗口期
针对国内手机厂商纷纷发力高端市场的现象,Canalys研究分析师刘艺璇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去年第二季度华为占据国内600美元以上手机细分市场约49%的份额,而今年第二季度仅占26%。由于系统使用习惯的壁垒,再加上消费者并不会因为华为产品缺位而大面积消费降级,华为丢失的市场份额大部分会流向其他安卓厂商,因此今年下半年对于安卓厂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窗口期。这部分市场的价值对于各厂商来说,不仅是提升出货量的机会所在,更是其高端战略的高地。
北京博瑞恒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分析师张扬表示,首先高端手机市场在不断扩容,消费者对高端旗舰手机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且华为留下了市场空间;其次,高端机的品牌溢价更高,相比中低端产品具有更大的利润空间;第三,高端手机可提升品牌形象和用户忠诚度。因此几乎所有的手机品牌只要在中低端市场站稳脚跟,必然会冲击高端市场。
最近新推出的几款手机均搭载了高通最新的骁龙888 plus处理器。与此同时,打造各自特色也逐渐成为国产高端旗舰机锁定用户群的手段。例如,小米MIX4系列主打CUP全面屏技术,将前置相机隐藏于屏幕下方;iQOO8系列全力打造电竞旗舰,引入120瓦超快闪充技术等;荣耀Magic3系列将保护隐私安全提上新台阶。
此外,影像技术一直是国产旗舰机的兵家必争之地,且不断有新的技术突破。对此,张扬表示,目前国内主流手机厂商基本上将重心放在了影像技术芯片上,因为相比于完整的系统级芯片,影像芯片更容易成功,先把影像芯片做好,再“以点到面”实现整体系统级芯片的发展布局。但如今手机摄影能力已经达到瓶颈,很难再通过摄影技术或硬件构筑优势壁垒。
谁能胜出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什么样的高端机更能取得佳绩?
IDC中国研究经理王希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高端产品及品牌形象的突破,一方面是形成产品差异化,例如更具辨识度的外观,或者人无我有的功能、设计或技术创新;另一方面是建立品牌高端形象,无论是市场宣传品牌定位的部分,还是直接触达消费者的部分,如线下渠道形象、售后服务形象等等。
张扬认为,真正意义上的高端手机不仅仅是硬件上的堆料,还必须具有自己独特的产品风格、不同于其他手机的功能性设计,以及一流的性能和质量品质。人们愿意买单的不仅仅是手机配置和手机性能,还有品牌,这才是高端旗舰机为什么能在保持高价的同时更强势地占据市场份额的原因。“在安卓手机逐渐同质化的今天,推出自研芯片、加大与其他手机厂商之间的差异化,为用户带来差异化的体验,是手机厂商冲击高端市场的突破口。”张扬表示。
刘艺璇则认为,突破高端市场主要在于技术壁垒、线下渠道、品牌形象和尖端技术应用四个方面。在技术壁垒方面,可以通过自研、收购、投资、联合开发来树立技术壁垒;在线下渠道方面,可以利用线下渠道增加曝光度、增加体验机会和建立用户信任,尤其是在品牌转换的时候;在品牌形象方面,除了通过发布高端产品、投入自研芯片提升品牌形象外,还需要突破性的产品及营销记忆点来达成;在尖端技术应用方面,则需要尖端技术产品的量产与发布速度、信赖性、质量达成平衡,以实现高端市场身份的稳定。
最近,小米MIX4系列、荣耀Magic3系列首销火爆。不过,高端市场的突破是一场马拉松,接下来谁能领跑市场?中国商报记者将持续关注。(见习记者 赵熠如)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