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告诉你,你花几千元购买的“不老药”根本没有科学依据、成本仅仅几十元,美其名曰“进口商品”但却是国内主营饲料添加剂的企业生产的,你会怎么想?
日前,《新华每日电讯》再次报道了“不老药”绕开监管在网上公开热卖的问题。吊诡的是,这不是“神药”第一次被曝光,早在去年,就有媒体指出“不老药”躲避监管、功效广告涉嫌虚假宣传,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函明确开启全面排查。但时过半年,“不老药”依然在市场上冠冕堂皇地生产和销售,其热度甚至有增无减。
数年前,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研究发现,相当于人类年龄70岁的小鼠服用NMN一周后回到20岁的状态,且寿命延长20%。从此,NMN产品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修饰出“长寿”概念,在市场上一时风行。但事实上,美国食药监只批准其作为膳食补充剂,在我国也未获得药品、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和新食品原料许可。一些NMN产品号称延年益寿、抗衰逆龄,甚至预防老年痴呆、稳定“三高”、软化畅通心脑血管等,是明确的虚假宣传。对于病急乱投医的人来说,一旦信了这些说辞,很有可能延误治疗,造成风险。
如果说出于各种复杂的心理因素和信息鸿沟,消费者无法对NMN产品作出精准甄别的话,那么,一些企业对违规产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以说是赤裸裸地为虎作伥了。在《关于排查违法经营“不老药”的函》中,市场监管总局明确指出“NMN不能作为食品进行生产和经营”,相关电商平台也表示非常重视,立即进行整改。结果呢,如今NMN产品仍然在电商平台上毫无遮掩,销量颇佳。按理说,电商平台是最了解产品和政策情况的,也应该在排查工作中有所作为,但现在来看,它们似乎并没有承担起责任。
这也变相折射了“不老药”的政策困境。尽管相关部门对其作出明确否认,但早在2016年,由11个部委共同拟订的《关于公布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的公告》中,允许了NMN产品作为“正面清单”进口。这导致了不少NMN都在玩“出口转内销”的套路,也说明“正面清单”与国内市场监管要求存在一定矛盾,相关部门仍需要进一步梳理政策,做好政策的衔接和应用。同时,对某些没有安全保障的产品,要从经营环节上溯到生产环节,一旦查实就严肃追责、绝不姑息,从源头上切断背后的利益链。
“不老药”变身“网红”,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窗口。无论在哪个国家,无论是什么背景,保健食品都是食品,不是药品,不可以宣称自己有药用价值。当一些产品把自己吹得神乎其神时,消费者就需要打起精神、擦亮眼睛了,切莫被这些产品收了智商税。(■扶青)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