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天津滨海网>资讯频道 > 热点 > 正文
绿色低碳不是发展的“紧箍咒” 改革创新激发活力
2021-08-11 16:12:48 来源:辽宁日报 编辑:

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结构调整、优化营商环境……今年以来,这些词语频繁出现在朝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让广大干部群众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

近年来,开发区凭借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发展潜力,使影响力、吸引力、知名度不断提升,正加快建设朝阳地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示范区、优化投资营商环境的标杆区、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区。

奋楫扬帆开新局。上半年,开发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960万元,同比增长70%;工业总产值实现18.59亿元,同比增长17.2%。固定资产投资12.09亿元,同比增长30.42%。

明确目标规划先行

年初,开发区明确提出:按照“带状沿河向北发展”的整体思路,进一步拉开城市骨架,形成包含政务金融中心区、产业服务区、智能机械产业区、两集群三化园区、文物保护区、水系生态保护区的六区空间结构。这是开发区立足新的发展形势和发展要求,作出的全新布局。

“西工”“东居”“中商”的格局即将形成。

高位谋局,细处落子。

“十四五”期间,开发区总体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38平方公里,新增建设用地7平方公里。力争用3到5年时间,打造“两集群、三化园”。“两集群”,即新型金属材料产业示范集群和轻纺制造产业集群;“三化园”,即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产业园。

在开发区路网规划中,主、次干路网长度总计183公里,路网呈五纵五横结构。在生态绿化规划中,建设形成“三园、三水、两廊”结构:三园为燕阳山体育健康公园、五头山生态公园、龙腾苑文化公园;三水为什家河、顾洞河、大凌河;两廊为燕阳山生态绿廊、五头山生态绿廊。

俯身山水阔,落笔天地宽。

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目前,规划建设主次干道已修建完成72公里;完成了临山中路、中山大街、市政府及展览馆周边绿化面积40.28万平方米;完成朝阳大街,府前街更换宣传标语和新建围挡650延长米;建设26栋标准化厂房,所有厂房全部入驻企业。

调整结构精准招商

调整结构,犹如重塑筋骨。

在改造升级“老字号”方面,开发区狠抓智能机械产业园建设,让“老字号”由硬变软。今年新建项目4个,其中重点推进的项目是新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建设的研发、设计、制造各种环保设备以及工程应用项目,让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在开发区蓬勃兴起。

在深度开发“原字号”方面,开发区狠抓有色金属新材料特色主题园区和轻纺制造产业园区建设,将“腰身”抻长,把从原料到产品的黄金链条拉出来;将“尾部”做大,大力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加快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进发。今年,在有色金属新材料特色主题园区,龙头企业金达集团拟投资20多亿元进行技改和扩能,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和供应链。同时,与西部超导、西部材料深度合作,打造集数字化、智能化、循环经济于一体的生产企业。在轻纺制造产业园区,寻找替代产业,推进已落地的10个轻纺项目加快建设,打造从纺纱到织布再到成品加工的完整闭合产业链。

在培育壮大“新字号”方面,开发区狠抓数字经济产业园和清洁能源产业园发展,积极布局各类数字基础设施,依托场景资源和数据资源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让“新字号”由小做大做强。去年,紫光云集团投资1.5亿元建设的数字经济展厅已投入使用。今年,数字经济产业园投资达到4亿元,新上项目5个。近期,又引进一个数字融媒体产业创新项目,由北京谷武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2亿元。

一切难题,只有在行动中方能破解;一切机遇,也只有在行动中才能把握。

开发区秉持“投资为上、项目为王、政策为要”理念,围绕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截至目前,已签约项目28个,总投资30.2亿元,其中,已落地项目16个,总投资16.85亿元。还有21个项目正在洽谈,准备签约,总投资18.8亿元。

优化环境厚植沃土

如今,开发区人已形成共识:开发区振兴发展不是靠上几个大项目就能实现的,必须先解决营商环境、发展生态问题。

今年以来,开发区通过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容缺审批、并联审批、施工图告知承诺制,加快推进“六多合一”改革和建设用地审批程序创新,提供“店小二”式服务等系列举措,为企业和个人“减负”。

营造高效的政务环境,让企业和群众感受到方便。开发区强力推动“审批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以“办事方便”和“五减”为先期目标,大幅度精简审批前置要件,压减率为53%。为了提高建设用地审批效率,加速推进项目落地,减要件,减签字,减公章,压时限,保证了建设用地快组卷、快上报、快审批。实行“一网通办”,上半年,“一网通办”办件数274件,在全市7个开发区中排名第二,即办率、好评率、企业满意度再创新高。

营造优质的成本环境,让企业和群众感受到希望。把该降的降下来,既要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也要降低融资、用地、用能等经营性成本,让企业轻装上阵。把该升的升上来,提高企业违法成本,切实保护合法经营者的积极性。开发区筹集资金66万元完成了7项区域评估,一年多来为企业节省费用203万元,大大降低了项目建设成本。

营造优良的服务环境,让企业和群众感受到幸福。开发区为项目提供“保姆式”服务,在审批大厅设置帮办代办窗口,提供全流程服务。充分发挥“项目管家”作用,近两年来,累计实地走访企业200余次,服务项目70个,解决难题300余条。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开发区上下统一思想:绿色低碳不是发展的“紧箍咒”,而是振兴发展的“风向标”。

提高认识,认真“审题”。开发区从完整、准确、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政治高度,提升对绿色低碳发展必要性的认识。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真正落实到招商引资、产业政策制定、城镇建设等各方面。

打基础利长远、理旧账补短板、防风险、守底线,开发区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增强本领,精准“答题”。开发区成立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做好降碳减排的统筹规划,早作为、早谋划、早转型、早主动。开发区与东北大学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委托其进行“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示范区”规划可研编制,共建“低碳产业园”和研究中心,并筹备举办“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专家论坛。与辽宁低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合作,对开发区企业能耗情况摸底调查,并形成能耗置换方案。

为巩固和发挥生态系统的碳汇作用,开发区全面启动生态园区建设工作,目前,已启动国道101线,开发区段13.5公里的绿化工程,面积达5700平方米,总投资95万元。

改革创新激发活力

开发区以改革谋发展,以创新清除体制机制障碍,在选人用人、绩效考核、薪酬分配、审批服务、公司化管理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大胆尝试。

首先,对工作人员的人事关系重新进行理顺,原有人员自主选择去留。所有人员一律按岗位管理,同工同酬。采取内部选聘、外部选聘、公开招聘的方式进行人员选聘,全员签订聘用合同。对高层次和紧缺人才实行选聘,可以一事一议,特事特办。

开发区将原有身份、职务、职称等资料在原A档档案中封存,建立内部B档档案。绩效考核达标的,B档基础工资全额发放,并根据得分发放绩效工资;考核不达标的,不仅得不到绩效工资,还要扣减基础工资。

开发区分为业务类部门和专业招商类部门,分类进行考核。把各部门承担的招商引资、省市对开发区的考核任务、业务工作完成情况和部门党建等情况合并为100分,另设立加分项和减分项。其中,招商引资在总分中的比重占40%至70%,让招商引资成为各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

按照朝阳市委“1+7+3”改革方案中土地组卷和审批流程改革要求,开发区结合自身实际,制订出台《朝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推进建设用地审批程序创新实施方案(试行)》,进一步创新举措,优化用地审批程序。

一系列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组织包装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等9个重点项目,拟争取资金10.5亿元;装备材料产业园项目,7天完成拆迁,5天完成场平,23天完成土地组卷,项目从启动到完成建设施工仅用5个月,刷新了朝阳市重点产业园项目落地建设新纪录;盘活存量土地成效显著,2011年至2017年,共产生批而未供土地356.56公顷,现已成功处置批而未供土地165.82公顷,2020年全市排名第一。(李国恩)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