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中医药在防控疫情、治病救人和护佑人民健康中为中华民族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药材在重大疫病防治中的优势被世界高度关注,中医药事业发展也按下了“快进键”。
中医药“出海”步伐加快
在疫情肆虐全球的背景下,世界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快速提升。顺势而为,相关部门为致力于“走出去”的中国中医药企业送上了政策利好。
近日,商务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7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18条具体政策措施,支持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推动中医药服务走向世界。
深耕海外市场多年的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医药“出海”信心满满。兰州佛慈国际商务有限公司国际注册与质量保证总监黄维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说:“随着《通知》的落实,中医药服务走向世界的步伐将会加快。”
面对疫情的挑战以及国外经济形势变化,佛慈制药加强国际市场开发力度,利用公司的国际市场品牌优势,通过设立中医馆、中医中心、协助相关国家中医药立法等工作积极拓展国外市场,出口销售收入实现了突破性增长。
黄维表示,在国内国际双循环背景下,中医药“走出去”也需要顺应时代潮流,要坚持自我改进与革新,通过产学研结合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特别是加快中医药循证医学能力建设,提升中医药技术手段,创新中医药服务模式。另外,要坚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提升中医药在医药系统中的参与程度,尤其是在应对老龄化趋势,慢性病、代谢性疾病等方面,可以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并通过国内大循环所获得的技术和经验进一步与国际循环相互促进。
目前,商务部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定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等17家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经过近两年建设,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已成为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推动中医药“走出去”的重要力量。
下一步,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有序扩大基地范围,抓好政策落实,支持基地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中医药国际影响力。
国内产业创新发展模式
在各方合力推动中医药企业在海外市场乘风破浪的同时,多省市及企业对广阔的国内市场同样期许良多。
如何高质量发展中医药?首要便是做好基础药材的种植工作。放眼全国,作为中医药文化的发祥地,河南人工种植药材的历史已有3000多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同时,河南也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主产区。2020年,河南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00万亩,占全国的6.7%。可以说,河南发展中药材产业,有优势,有基础,更有潜力。
与此同时,发展中药材产业也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为此,河南省委、省政府倍加重视,于去年4月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7月,河南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意见》。两大高规格文件对推进河南省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专门安排和部署。
当前,河南省商务厅正在积极与相关企业展开对接调研。这与在豫发展的港资企业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的战略部署一拍即合。
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中西大区党委书记、总经理辛文达对国际商报记者说:“‘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充分发挥集团多元化的产业优势,依托河南丰富的中药材资源,积极与省内上下游中医药企业合作,创新‘新能源+乡村振兴’的产业模式,进一步加大在豫投资力度,结合区域特色引入华润三九、华润五丰等中药材产业、养殖产业落地,为区域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