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减弱,我国外贸继续回稳向好。据海关统计,今年前5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4.7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2%,比2019年同期增长21.6%。其中,出口8.04万亿元,同比增长30.1%,比2019年同期增长23.6%;进口6.72万亿元,同比增长25.9%,比2019年同期增长19.2%;贸易顺差1.32万亿元,同比增加56.2%。
前5个月外贸进出口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出口增速小幅回落。今年前5个月出口增速30.1%,与前4个月出口33.8%的增速相比,呈小幅回落。但考虑到今年前4个月出口增速创10年来同期最高水平,释放了较多的出口需求,因此前5个月出口增速小幅回落并不意外。同时,随着国外疫情趋缓,国外逐步复工复产,我国出口的一部分替代效应开始下降,也是出口增速有所回落的原因之一。
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比重提升。前5个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9.12万亿元,同比(下同)增长32%,占我国外贸总值的61.8%,比去年同期提升1.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9万亿元,增长34.5%;进口4.22万亿元,增长29.2%。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3.23万亿元,增长16.7%,占21.9%,下滑2.2个百分点。一般贸易比重提升意味着我国对外贸易方式结构进一步优化提升,体现出我国产业竞争力和贸易竞争力的逐步增强。
东盟、欧盟、美国和日本仍为我国前四大贸易伙伴。前5个月,东盟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我国与东盟贸易总值2.19万亿元,增长29.2%,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4.8%。欧盟为我第二大贸易伙伴,与欧盟贸易总值为2.06万亿元,增长28.7%,占14%。美国为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美贸易总值为1.82万亿元,增长41.3%,占12.3%。日本为我国第四大贸易伙伴,中日贸易总值为9697.9亿元,增长14.9%,占6.6%。其中,我国对前三大贸易伙伴均为顺差,且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对日贸易逆差1070.7亿元,增加105.1%。前5个月,我国对欧盟、美国进出口增速分别有约7、8个百分点的回落,这与国外疫情缓解后当地生产恢复有一定关系,同时也与国外政府财政补贴刺激效果开始减弱有关。从中期看,中美经贸领域已开始正常沟通,中美之间的贸易呈现供需两旺的局面。
从贸易结构看,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仍保持增长态势。机电产品是我国出口第一大类产品,前5个月出口4.78万亿元,增长31.9%,占出口总值的59.5%;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1.42万亿元,增长22.4%,占17.6%。随着国外疫情缓解,民众对服装及衣着附件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维持高位增长,对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需求下降。
铁矿砂、原油、大豆、钢材、未锻轧铜及铜材等商品进口量价齐升,其影响已向产业链下游传导。前5个月,我国铁矿砂、原油、大豆、钢材、未锻轧铜及铜材的进口量分别增长6%、2.3%、12.8%、11.6%、8.4%,进口均价分别上涨62.7%、9.1%、18.7%、9.8%、35.1%。上游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已向下游传导,5月制造业购进价格指数比上月上升5.9个百分点至72.8%,企业成本压力上升。特别是对小型企业而言,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下降至50%以下,失守荣枯线。在上游原材料涨价、人力和国际海运价格上涨、汇率波动、国外疫情影响等因素叠加作用下,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面临供需两端挤压的较大压力。
综合来看,下半年外贸增长依然乐观。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预测,世界经济现在已经恢复到新冠疫情前的活跃水平,但到2022年年底仍将低于疫情前的预期水平。由于国外需求和生产均逐渐复苏,且上半年我国外贸增速基数较大,下半年出口整体增速预计仍将保持两位数增长,但增速会小幅回落。随着内需进一步释放、经济复苏带来的制造业原材料等产品的进口增长以及中美恢复经贸领域正常沟通后可能带来的进口增加,预计下半年进口将继续扩大规模和增速。国家将通过持续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优化营商环境、加强部门协作等有针对性的举措,支持外贸企业稳定经营、健康发展。通过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和业态创新,不断激发外贸活力,与世界分享中国市场机遇。(尹政平)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