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天津滨海网>资讯频道 > 热点 > 正文
多家语音社交软件玩法新颖却暗藏风险,多方合力保障数据安全
2021-04-28 08:59:26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

多家语音社交软件涉嫌泄露用户隐私

语音交友,用着放心才能玩得开心

趣味“捏脸”、语音交友、AI“换头”……近几年,语音社交软件成为用户青睐的新玩法。然而,这些软件看似饶有趣味,却存在泄露用户隐私的风险。国家网信部门、公安机关日前约谈映客、阿里等11家企业,督促其认真开展对语音社交软件和涉深度伪造技术的新应用新技术安全评估。

玩法新颖却暗藏风险

点开某语音社交软件,首页设有游戏、听歌、交友等选项。进入相应页面,屏幕上按热度依次列有不同聊天室,用户根据兴趣标签进入房间后,可通过弹幕与主播聊天,也可以选择“上麦”,成为房间主播。这种即时互动的社交平台,近来在年轻用户中热度高涨。

读大二的小陈是某语音社交软件的常客,每晚8点,他会准时登录平台,在自己创建的聊天室里唱歌,偶尔还有听众打赏或花金币点歌。“闲暇时能赚些外快,虽然钱不多,但也是一种消遣交友的方式。”小陈说。

不过,这种与直播平台类似的即时互动软件虽然有趣,却有一定违法风险和监管难度。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部主任刘玉书告诉记者,某些语音社交软件只能在房间内用语音交流,“听后即焚”,难以监测其内容是否违规。另外,用户可以用第三方设备录制相关音频,因此可能出现语音数据泄露等问题。

“平台或用户未经同意收集他人声音信息,涉嫌侵害个人隐私权。如果利用声音信息进行诈骗、恶搞等,则会构成对他人的人身权、财产权的侵害。”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平说。

“魔性换脸”须警惕技术滥用

只需上传一张静态图片,就可快速生成一条扭脖子、瞪眼睛的唱歌小视频——最近,这类趣味换脸短视频在微信朋友圈刷了屏。然而,此类产品背后依赖的“深度伪造”技术饱受争议。

“所谓‘深度伪造’,更合适的名称应为‘深度合成’(deep synthesis),指借助AI技术,实现语音、人脸、图像等音视频内容的自动合成与生成。”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曹建峰介绍,深度合成技术在影视、电商、教育等方面已有许多正向应用,如电视台利用虚拟主播播报新闻节目等,但该技术也可能被不法分子用于恶意伪造,从事诈骗等违法行为。

面对此类技术乱象,国家网信办发布的《网络音视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明确指出,发布深度合成视频前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开展安全评估并以显著方式标识“非真实”字样,且不得用于发布虚假新闻等场景。

如果出于积极目的使用深度合成技术,如何判断其是否合法?复旦大学法学院讲师涂云新建议,可借鉴著作权侵权案件中的“三步测试法”:一是判断相关使用行为是否实属特殊,一般应为非盈利目的;二是判断使用行为是否与作品的正常使用存在冲突;三是判断该行为是否损害作者的合法权益。“最基本的是符合‘知情—同意’程序,避免技术滥用侵犯个人权益。”涂云新说。

多方合力保障数据安全

就如何保障个人人身权、隐私权等,中国《民法典》和《网络安全法》已做出明确规定。此次国家网信办和公安部对语音社交软件和涉深度伪造技术有关应用进行前瞻性监管,再度为相关企业敲响警钟,有利于发现并解决新技术应用规范问题。

专家认为,除了外部监管,相关平台亦应严格自律。比如,借鉴直播平台经验,配备内容安全监督员,及时制止不良信息的传播;从技术层面出发,未来可以研发检测识别技术,对抗深度合成的滥用;借助匿名化、安全多方计算、区块链等隐私来增强技术保护个人隐私与个人数据安全;此外,用户使用软件时,平台应以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表述,在“知情同意协议”中明确告知用户授权信息的使用范围,并在醒目位置告知用户权益可能的损害。

需要注意的是,用户即便同意协议内容,也不代表服务商的行为完全合法。“违背‘目的专用原则’条款属于‘陷阱条款’,日后在监管或诉讼过程中可能被视作无效。”张平说。未来仍要大力倡导平台自觉遵守法律规定,并以严格的法律制裁之威慑,共同保障数据安全,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