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天津滨海网>资讯频道 > 热点 > 正文
“水司楼”“关公像”被通报,两个景点建筑问题多多
2020-11-23 14:21:36 来源:腾讯网 编辑:

据住建部网站消息,近期住建部会同有关部门,对湖北省荆州市关公雕像项目、贵州省独山县水司楼项目发布通报称:

巨型关公雕像破坏了古城风貌和历史文脉;水司楼存在脱离实际、滥建“文化地标”、破坏自然景观风貌等问题。

湖北、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要配合有关部门跟踪指导做好项目整改。

除住建部披露的信息外

综合其他多个媒体报道的情况看来

两个景点建筑问题多多

1

贵州水司城,建在该省较偏远县城独山县,高达99.9米的人造景观,投资达2.56亿元,申报了三项“吉尼斯世界纪录”,如今因还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难以为继,成为烂尾楼,与此楼有关联的主政者也被查办。

由此看来,当地欲借“高楼”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的美好愿景要泡汤。

2

荆州关公像,净高48米,连同基座共58米,总重量1200余吨,仅关公手中的大刀即长70米,重136吨。

该塑像耗资巨大,近几年去买票观赏的游客寥寥无几,所获与预期相去甚远。

关公像还存在消防没有过关、自然沉降等问题,当地借“最高关公像”引人气的想法一时难以如愿。

有一些干部认为,当父母官就是要图成绩,要干出些动静,才能吸睛,获得关注。人靠衣装美靠靓装,只要栽些“盆景”,表面上打扮得漂漂亮亮,就是可以拿得出手的政绩,以求评优求表彰。殊不知,这样做违背了群众的切身利益,恰恰无法满足老百姓更迫切的改善民生的需求,也给当地带来财政压力和负担,把原本的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抛弃打基础、利长远的事,追求短平快的猛干一把,其结果往往会遮此露彼,一脸难堪。

如水司楼、关公像这样的地标性建筑,投入巨大客源难求,很容易使得地方政府的财力被严重透支,让后期相当一段时间内回本赢利难度加大,会陷入资金链断缺一蹶不振的恶性循环。因财力无法企及而不得已对建筑物的粗制滥造、停工罢建,违背了公众认可的审美趣味,当游客感到索然无味用脚投票,那些不近人气的景,就会成绊倒自己的坑。

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绣花”功夫。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文化底蕴毁掉了,城市建得再新再好,也缺乏生命力。只有“修旧如旧,保持原貌”,才能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靓起来。

当疯狂克隆,强改旧城,胡乱“标志”,攀高比阔,乱抢风头成为城市建筑特色,则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就会脱节,一座城市一旦失去历史底蕴,城市灵魂便无处安放,只剩下一堆堆钢筋水泥丛林的苍白记忆。

不可否认,在加速地方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政府牵头的工程项目能发挥“纲举目张”的功能,“一把手”当机立断的魄力,也能够凝聚人心、统一思想、鼓足干劲,推进各个项目工程尽快落地。但是,各种实践表明,只有把“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朴素建设理念牢记心中,经过充分调研,全面分析打算推进的各种项目的利与弊,合理评估即时财力和后期回报,才能让决策显得科学化,为当地民生带来收益,获得老百姓点赞。

住建部点了“关公像”“水司楼”的名,要求做好项目整改,也是在提醒各地政府,应当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文化观、价值观和审美观。若短视急功,头脑发热,滥建“文化地标”等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干到最后,不但得不到上级和群众认可,还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惹来难以抹清的麻烦。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