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最新发布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要有效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提高政策的“直达性”,这再次确认政策已基本回归常态。同时以一个专栏来讨论全球低利率,并提示其负面作用,称中国要珍惜政策空间,三季度料难见降准和政策利率降息。
分析师们并指出,在国际新冠疫情仍未受控、地缘政治环境紧张以及中国经济复苏道路中依旧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亦暂无进一步收紧可能。
中国央行周四发布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速有望有望回到潜在增长水平,物价涨幅总体下行,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报告并强调,要增强政策针对性和时效性,根据疫情防控和经济金融形势把握货币政策操作的力度、节奏和重点,综合运用并创新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政策的“直达性”。
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要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推动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宏观经济政策要加强协调配合,促进财政、货币政策同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形成集成效应。
以下为分析师评论:
--广发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周君芝:
央行对全球低利率看法警惕,认为利率过低会导致资源错配、脱实向虚,这已经引起发达经济体货币当局的反思,强调未来人民银行将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短期不会转向收紧,在内外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政策优先序仍没有变,即“稳增长、保就业、调结构、防风险”。
边际变化是确定的。央行对经济判断是“下半年有望回到潜在增长水平”。在下一阶段政策思路部分,一季度的“加强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变为本次的“完善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在具体操作部分也更强调政策的“直达性”。这一点和近期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也完全一致。
央行对于通胀判断比较中性,整体认为“物价涨幅总体下行,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即并不担心通胀。但同时也指出,有一个风险是发达经济体货币供应量快速攀升未来可能推高大宗商品价格。
总体来看,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特征可能是宽财政、稳货币,本次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在关键表述上均体现了“稳货币”的政策导向。
--中泰证券宏观梁中华、吴嘉璐:
降息“门槛”大幅提高。往前看,央行会非常珍惜正常货币政策的空间,我们认为,进一步降息需要等待国内经济基本面的明显下滑。
经济仍然面临不少挑战,政策大转向可能性不大。央行在报告中指出,国际疫情仍处于较长的高峰平台期,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抬头,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疫情对国内经济运行的冲击仍在,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在承认经济恢复成绩的同时,央行也强调了未来经济可能面临的下行压力。稳增长和防风险均衡,结构宽松政策为主导。
--浙商证券宏观李超:
三季度货币政策重要特征将是结构性,继续提高资金“直达性”,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工具方面预计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及1万亿再贷款再贴现的剩余额度将继续加强推进,7、8月调查失业率存在阶段性上行压力的情况下,央行可能有定向降准操作,如为受洪灾影响较大地区的金融机构实施定向降准为受灾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人民币资产收益水平上升意味着其对海外资本吸引力的上升,中长期看,随着美元贬值,资本会重新流入新兴市场,中国积极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供给侧更具优势,有望吸引资本持续流入,资本流入与人民币升值将形成正向反馈,催生人民币核心风险资产价格重估,带来一轮外生流动性宽松牛市。
央行有关市场利率围绕MLF利率平稳运行的表述,体现出央行认为目前的市场利率水平是较为合意的,由此我们判断,央行基本已没有降息的可能性。
随着经济和就业矛盾逐步缓解,我们认为金融稳定的重要性将大幅提高,此时货币政策不需要等到通胀压力或资本流出压力出现,就会提前采取前瞻性手段,确定性收紧流动性,主要目的是去债市杠杆,保证一旦出现通胀,货币政策可以顺利收紧,提示关注10月末政治局会议表述。
--粤开证券固收团队:
对经济认识更加乐观。货币政策进入真正的“中性”。不会再度宽松加码,在央行对货币政策趋势展望的表述中,已经删去“加强逆周期调节”的说法;也不会过度收紧流动性,央行称将“引导市场利率围绕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和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平稳运行”为标准,这意味着DR007(银行间市场存款类机构七天回购利率)会以2.2%为锚来进行平稳波动,即使不再放松,也不会大幅收紧。
对结构性政策更加重视,强调“精准导向”和政策直达性。央行认为只注意总量工具容易造成更大的结构扭曲,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能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更好的总量调控效果,目前已经有的结构性工具包括:“三档两优”存款准备金框架、再贴现再贷款政策以及创新直达实体的两项工具,下一阶段将进一步发挥结构性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
社融和货币供应量增速不再设立目标,以实体需求为准。一季度央行要求“社融和货币供应量增速要略高于名义GDP”,二季度表述“合理增长”,与政治局会议保持一致。这意味着央行在信用供给层面的政策力度将大幅减弱,下半年信用扩张将完全依赖实体融资需求。
--光大证券宏观研究团队郭永斌:
结构性货币政策重制造业、轻房地产。央行首次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共向地方法人银行提供资金支持270亿元,占4,000亿总额度的比重为7%,进展“较慢”一方面与小微企业贷款的性质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经济逐渐从疫情中恢复正常使得特殊的政策工具需求下降有关。
聚焦中小银行风险处置。部分中小银行公司治理仍待加强,且本身抗风险能力较差,面临疫情冲击,未来仍有坏账暴露风险。央行仍将“支持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和完善治理,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增强金融机构的稳健性”。
三季度降准降息概率较小。虽然6月末,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1.6%,处于近年来的较低水平,但是随着经济逐渐从疫情中恢复,三季度降准和降息的概率预计较小。
主要理由包括:6月末常规的降准窗口已经度过;未来信贷增速将逐渐回归常态,央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方式补充基础货币,国内外利差也有利于外资流入,从而支撑外汇占款。从近期央行的一系列表态以及《报告》中讨论全球低利率的专栏中可以看出,中国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在目前国际形势下显得格外珍贵,需要为未来预留充足的货币政策空间,完善跨周期设计和调节。
相关背景
中国央行周一召开2020年下半年工作会议表示,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切实抓好已出台稳企业保就业各项政策落实见效;下半年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同时注意把握好节奏,优化结构。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马骏近日称,当前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已经不小,应该维持目前的力度,没有必要再加码;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在2%左右。
中共中央政治局上周四召开会议指出,要确保宏观政策落地见效。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注重实效。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要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推动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